主題: 公民不服從 Civil Disobedience    rdrcntr:846 關鍵字:
張貼時間: 2014-09-04 00:00:00
林茗顯 ip: X.X.X.X
內容:
公民不服從 Civil Disobedience



亨利大衛索羅Henry David Thoreau
1817年7月12日- 1862年5月6日

亨利大衛索羅 1817年7月12日,生於麻薩諸塞州的康克,成長於保守、窮、上層社會的環境。父親是鉛筆製造商。 在哈佛學院四年(1833-1837)表現不突出。從1841年4月到1843年5月,索羅住在艾默森家,當這位哲學家的裝修工人,同時,他們的關係是主人和門徒。

索羅沒有累積財富的野心,只想工作、足以維持最少的、基本必要的生活。他最想做是,有悠閒的時間在康克野外漫遊,親身研究大自然、沉思、閱讀、寫作,做他想做的事。他的簡樸生活之所需,不必過枯燥無味的苦工生活,就可達到。索羅想過的是,一星期只用第七天工作,而不是聖經的方式,六天工作,一天休息。

索羅的重要著作: "WALDEN" 和 "Civil Disobedience"

1845年3月,他在麻薩諸塞州的康克Walden Pond湖邊,自已蓋了一間小木屋,住在這裏直到1847年9月。"Walden" 一書記錄他在這裏的大自然環境、簡樸、孤單生活的体驗。索羅是作家、詩人、哲學家、博學的人、主張廢除奴隸制、自然主義者、拒納稅者、開發的批評者等等。

"Resistance to Civil Government"一文,1849年5月首次出現在短命的定期刊物,Elizabeth Peabody's Aesthetic Papers,後來改為"On the Duty of Civil Disobedience" 或者只稱"Civil Disobedience"。

索羅認為,政府充其量是權宜有用的,但是大多數政府,有時是無用的;但是,索羅說,「做為公民、實際而言,與那些自稱無政府者不同,我要求的,不是立刻無政府,而是立刻有更好的政府」。政府的權威來自被統治者的認可。政府為個人存在,而不是個人為政府存在。索羅強調指出,少數的權利和多數治的謬論。多數統治不是因為他們可能大多數是對的,也不是因為這看來對少數公平,而是他們最強壯。索羅主張廢除奴隸制,他宣示,我不能任何一刻承認,奴隸的政府這樣的政治組織,同時是我的政府。如果道德原則必須因此被妥協,少數應當拒絕屈服於多數。進一步而言,政府無權強迫公民支持不正義、來冒犯道德自由。人的良心永遠是他的最高指導的精神。

索羅鼓吹拒絕納稅:做為「公民不服從」的象徵

做為「公民不服從」的象徵,每一位公民可公開採取的方法,索羅鼓吹拒絕納稅。索羅認為,如果一千人甚至更少的從以此方式表達對政府的不滿,可能帶來無可避免的改革。一個政府不正義地拘禁任何人,堅牢對正義之士也就是真實的地方。

「公民不服從」被甘地銳利地運用為有效的武器。初步是,鼓動、示威、談判,如果可能,加上仲裁。如果這些沒有結果,訴諸經濟的制裁,比如,罷工、圍廠阻止工人進廠工作、總罷工、商業抵制、和靜坐罷工。另外的策略是拒絕繳稅。

"Resistance to Civil Government"一文刊出時,很少人注意,也只有少數讀者。 在以後的百年,成千上萬的人讀過「公民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也影響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Civil Disobedience" 引起甘地Gandhi的注意,形成他的「消極抵抗運動」的基礎。

索羅的「公民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後來影響扥爾斯泰Leo Tolstoy、甘地Mahatma Gandhi和馬丁路德金恩 Martin Luther King, Jr.等人的政治思想和行動。

甘地對他的「消極抵制passive resistance」一詞不滿意,一直找不到適合的替代名詞,看到索羅的"civil disobedience",立刻改稱「公民不服從」,來描述他的運動。甘地決定,這名詞合乎原則、意義堅定、不含暴力,同時鼓吹真實和正義,其政治方針完全符合他的哲學。「公民不服從」在甘地手中成為「非抵抗nonresistance」的聖經。 。

甘地的Satyagraha



(下文參考Louis Fisher的著作”Gandhi”)
甘地為他的印度追隨者創造了對應的名詞,Satyagraha。這是由兩個梵文字合成:Satya和graha,Satya是真實truth、愛love,graha是堅定firmness、或力量force;合起來,Satyagraha可譯為心靈力量Soul Force。

Satyagraha在1906年8月22日首次受到考驗,Transvaal政府公報公告一項法案的草案,規定所有印度男人、女人、和8歲以上兒童要服從向官方登記和印指紋,違者將被罰款、監禁、逐出Transvaal省。

1906年9月11日甘地在約漢尼斯堡的皇家戲院的群眾大會說,這法案針對印度人,因些對印度人和印度是冒犯,他斷言,這政府瘋了、完全不得体,他呼籲三千聽眾、誓言蔑視這法令、去坐牢,如果必要,甚至死。他警告他們,這項鬥爭可能長久,但是,他強調,「我敢宣稱,即使只少數的人忠實於他們的誓言,這鬥爭一定僅有一種結局,那就是勝利」。Satyagraha的基礎原則之一是:心靈力量不是靠數量,而是靠堅決的程度。

這項登錄法案在1907年7月31日通過,甘地領導印度人拒絕登記,他被判刑坐牢兩個月。不久 Smuts 將軍派密使到獄中見甘地、提議,如果印度人自動登記,這法案將被廢除。甘地穿着囚服被引導到Smuts的辦公室討論,甘地接受這提議,他和其他被監禁的印度人被釋放。甘地回到約漢尼斯堡,遭到印度人強烈反對,他們認為該法案須先廢除、再去登記,他們質問,「如果Smuts違背承諾,將如何?」甘地回答,「Satyagraha對恐懼說再見,他從來不怕相信對手,如果對手失信於他20次,Satyagraha準備相信對手21次,因為不言明的相信人性,是他的信條的要素。

食鹽長征Salt March

甘地說,「非暴力nonviolence」比暴力需要更大的勇氣。懦弱者不會靜坐地上,面對騎馬奔向他們的警察,或者躺在車道上,或者當警察向他們揮動警棍時,站立不動。

1928年12月甘地去加爾各答國會會議,朋友問他,他面對獨立的政治戰爭的態度;他說,今天我正在教人民如何以非暴力手段面對國家危機。他的武器是,公民不服從。

當時國會中,Subhas Chandra Bose 和 Jawaharlal Nehru領導的年青人鼓吹「宣佈獨立」,這暗示獨立戰爭。 甘地力促給大英帝國兩年的警告,在壓力下,他減為一年,如果在1929年12月31日,未達成統治權地位的自由,甘地宣稱,他就從事獨立工作Independence-Walla 。他說他已破釜沈舟,在1930年攤牌。

1930年3月12日,甘地發起「食鹽長征Salt March」,發動自製私鹽、拒納鹽稅。11日印度沸騰、數十外國和本地的報紙記者 尾隨甘地腳步,數千人在甘地住的村莊周圍搭起帳篷,要見證這場面、看甘地如何做。

「食鹽長征」之前,甘地寫信給印度總督Lord Irwin,因為他認為,保密阻礙民主的真正精神。甘地在信開頭寫到,「Dear Friend, 在展開「公民不服從」、擔負這幾年來害怕的風險之前,寧願接觸你、找尋出口」。他相信談判,也許會讓對方找到另外的選擇。「雖然我認為英國統治該被咒詛,我不想傷害任何一位英國人,和他在印應享的合法權利」。「為什麼英國統治該被咒詛,因為它長期進行系統的剝削,使數百萬印度人貧窮,它的毀滅性、昂貴的軍事和平民政府,印度無法承擔、化為農奴制、摧毀文化根基,...它無意在未來給印度統治權地位」。「鹽稅更將重擔壓在窮人身上,窮人農民比富人用更多的鹽,他們在印度炎熱太陽下的田野工作,流更多的汗,也需更多的鹽」。「這些不平等,是為了維特全世界最昂貴的政府,「總督的月薪21000盧布,(約US$7000)加上其他的附加福利,一天的薪水約US$233,而印度人的平均收入是US4分錢,超過印度人平均收入的5千倍,英國首相的收入只是英國人平均收入的90倍」。

甘地認為,「只有『有組織的非暴力』能夠制衡英國政府的『組織暴力』。這非暴力將以『公民不服從』呈現。他訢求立刻排除這些「惡」,以平等身份談判,如果總督無法看清、排除這些『惡』的途徑,他將在3月11日開始忽視「鹽稅」。

1930年3月12日甘地和一同住在ashram的78位男人,開始向南方海邊步行,為方便警察,人名和個人特徵公佈在「年青印度雜誌」上。他們沿着曲折的泥土路、一村過一村,路過的村莊,村民以國家顏色結綵,他們每天停下兩三次,與村民談話,規勸人民自家紡織、穿自製棉衣,禁絕酒、鴉片,拋棄童婚。他們一天分兩段走約12英里,有時走15英里,甘地依竹仗步行,雖然為他準備一匹馬,他一直沒使用,甘地當時61歲,同行的年青人都疲憊、腳痠痛,他說,現代人被慣壞了。(ashram: 在古印度,是和尚靜修的地方)

在他們經過的地方,超過300個位村莊的頭人放棄政府工作。每一村莊的村民會陪他走到下一個村莊。甘地用24天、走241英哩到海邊,引起全印度的關注。4月5日到達Dandi海邊時,和他一起開始走的少數人,已經膨脹到數千人。4月5日晚他們禱告、不睡,次日清晨,甘地走進海裡,回到海邊時,也將由海浪附着的海鹽帶上來。甘地就這樣打破英國的法律:政府攏斷食鹽專賣,禁止擁有非向政府購買的食鹽。在印度很長的海岸、無數的海灣、港口,各地農民集体用水盆涉足海水非法製鹽、警察大規模逮捕違法的群眾。國會的自願者在市內販賣私鹽,很多人被判短期拘禁,有人在孟買的國會黨部屋頂曬鹽,警察突襲抓人,6萬人聚集示威,數百人被上手銬或以繩索綁住,帶去堅獄。甘地製的鹽被以1600盧布標售(超過US$500)。 Jawaharlal Nehru被判刑6個月。加爾各答市長向集會群眾讀煽動文章、鼓動杯葛外國紡織品,也被判刊6個月。一位甘地最忠實的信徒被拘禁兩年。當國會領導人被捕時,許多市鎮杯葛停業。印度處於忿怒、但和平的造反狀態。

甘地犯法不到一個月,在晚上睡覺時被捕,被捕之前,甘地通知總督,如果上帝許可,他將帶同伴突襲孟買北方150英里的Dharsana製鹽工廠。詩人Mrs. Sarojini Naidu 取代甘地出擊,2500志願者參加,Mrs. Naidu告訴他們,不可以反抗,連舉手避開被打,都不可以。

根據UP 記者Webb Miller在場的描述,甘地的第二兒子Manilal Gandhi 走在隊伍的前頭。製鹽工廠由污水溝和鐵絲網圍住、以及由六位英國警官指揮的400位Surat地方警察守衛。隊伍在距離柵欄100碼處停下,被挑選的人,在完全無聲中、列隊向前渡過水溝、接近柵欄,警官命令他們撤退,他們繼續前進,在一聲令下,數十本地警察衝向隊伍,包鐵的竹棒齊飛舞、朝向沒有保護的頭部打,隊伍沒人舉手閃避竹棒,在讓人聽來難受的棒打聲中,一個接一個倒下,有人伸開四肢倒下、不醒人事或因頭破、手斷而扭動。沒人脫隊、繼續沉默昂首向前進,第一縱隊全被打趴在地,第二縱隊接續前進,沒有爭鬥,只有昂首向前被打趴,一群被打趴,另一群向前、坐下等,警局開始踢坐着的人的小腹和下体,另一批又向前,火大的警察抬人、投進污水溝。Mrs. Naidu 和Manilal被逮捕。這突襲和棒打持續數天。

「食鹽長征」的影響,對歐洲來講,是道德挫敗,印度雖然還是殖民地,英格蘭束手無策,印度難以征服。

(林茗顯 編寫、製作網頁 2014/09/09)

本文參考:

16 Landmarks in the History of Ideas
"BOOKS that Changed the World"
by Robert B. Downs
A Mentor Book, Published by the New American Library, New York, 1956

WALDEN
and "Civil Disobedience"
Henry David Thoreau
New American Library, New York, 1980
本書包括Thoreau的詩選

Gandhi
Louis Fisher
Mentor Book
New American Library, New York, June, 1964

維基百科以及網路資料包括"Civil Disobedience"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