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orum 台灣e廣場


拚經濟 要拚新經濟    rdrcntr:1705 2008-04-01 09:46:41
阮銘
拚經濟 要拚新經濟
──馬英九面臨的嚴峻考驗之二

馬英九競選總統的核心政見是「拚經濟」。柯林頓式「拚經濟」和「全球化」的成就,是上世紀末美國和全球史無前例的經濟快速發展主因。但正如二○○二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niel Kahneman指出:「發展的目標並非追求GDP成長的極大化,而是增加人民的幸福。我們不應捨本逐末,落入GDP崇拜的發展迷思」。

馬英九選擇的發展戰略,從「六三三」到「十二大建設」,其思維模式未能超越上世紀末「追求GDP成長極大化」的「非理性繁榮」時代。其代價是過度開發中的自然環境污染和全球氣候惡化,過度繁榮中的企業貪婪詐欺和社會貧富對立。

台灣應從自己的獨特性格出發,發揚自身優勢,對未來發展戰略作出自主選擇。

一、台灣不用去同南韓、新加坡等國拚GDP發展指標,那是舊世紀的舊經濟指標。台灣需要參照的,是廿一世紀新經濟的新指標,如「永續發展指標」、「人類發展指標」,包括健康、教育、環境等,使經濟轉型到真正以每個人的自由發展和幸福,以優化自然環境為目標的新經濟。

二、公平正義的社會福利保障。舊經濟理論認為公平與效率衝突,社會福利妨礙增長。今天北歐丹麥等國的新典範否定了這個舊理論;公平公正社會能夠激發人的生命力和創造力,而這正是新經濟的引擎。台灣已是全球前十分之一的富裕國家,在社會福利和公平正義方面應向北歐學習,丹麥等國不但社會福利和環境保護愈來愈好,國家競爭力也躍居全球最前列。英國萊斯特大學去年七月發布「世界幸福地圖」,丹麥獲得一七八國中的第一名。丹麥已無窮人,前年發生一宗「三十年來最大賄賂案」,是一位低階移民官收受中國留學生約合廿三萬新台幣的賄賂。

三、人文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台灣要善用這個美麗島上的天賦資源,讓多元族群、多元文化培育出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台灣人民,創造出美麗的文學、美術、音樂、舞蹈、戲劇、電影,讓台灣人民喜愛,讓世界人民欣賞。發揚人的創新精神應高於追求降低人力成本;重視培育各行各業創新人才,發展多元創意產業。而避免貧富懸殊的關鍵,是普遍提升人的教育水準和創新能力。台灣西部已過度開發,不可再建鋼鐵、石化產業。東部發展不能複製西部模式,交通宜開發海上航線,不宜修蘇花高。

馬英九應勇於修正競選政見,一要跳出兩岸、美國舊框框看全球,就職前與其重訪新加坡,不如去丹麥看看新經濟。二要跳出柯林頓、李明博式「拚經濟」舊典範來看未來。找出真正有創新能力的人,以全球視野與未來遠景,重擬台灣的發展戰略。

這關係到台灣走向一個光明、幸福的未來,還是黑暗、痛苦的未來;是馬英九必須面對的第二個嚴峻考驗。

(作者為台灣綜合研究院顧問,原載自由時報2008/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