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orum 台灣e廣場


迎接新的鬥爭情勢    rdrcntr:1600 2008-04-05 10:50:00
劉重義
迎接新的鬥爭情勢
謹以本文向自焚明志的海洋之聲台北臺臺長廖述炘(阿勇)先生致敬

一、前言

繼2008年初「立法委員」選舉的慘敗,民進黨在三月下旬的總統選舉再度失利,外來政權舊勢力的「外省權貴」復辟成功\,中國黨重新掌握整個「中華民國」政府機器。在選前,不斷宣稱自己是台灣人、不斷遮掩其「終極統一」意圖的馬英九,勝選之後就迫不急待地向外國記者說:「One China is no problem!」也立刻重申中國黨虛構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開始向中國共產黨統治階級(以下簡稱中共)交心。

從2000年民進黨執政迄今,民進黨的領導者沒有認清80%的政府機器仍然由中國黨舊勢力操控的危險性,不但沒能緊密結合廣大的台灣人民進行「轉型正義」的政治和社會改革,反而自囿於「中華民國」這個踐踏台灣人尊嚴的荒謬体制,妄想從體制內推動「正名制憲」。結果,寸步難行,少有實質的進展。民進黨的領導者從執政之日若能堅持推動全民建國運動,必能大幅激發台灣民族的熱情,民眾也就能清楚分辨聯共的「外省權貴」是台灣人民的公敵,則一切來自「統派媒毒」的唱衰、造謠都很難發生作用。反觀「外省權貴」毫不掩飾地激發「藍綠鬥爭」,催逼到泛藍群眾完全喪失理性,無法接受任何對民進黨或對「外省權貴」的客觀評價和事實,他們盲目堅持:凡是民進黨做的就是錯的,就是腐化的。「外省權貴」以製造極端的對立,摧毀台灣社會的和諧和進步價值,來奪回執政權。

由於沒有認清情勢,採取有效的鬥爭方法,如今,民進黨連僅有的20%執政的民主革新力量也化為烏有。

二、剖析泛藍族群的心態

泛藍基本上是指台灣住民當中,自我意識為「中國人」的族群,大概占台灣人口不到30%,他們當中大部份人的中國意識是來自中國黨長期「去台灣化」的教育。他們當中25%仍會說自己也是台灣人,但是,他們所說的台灣人就像浙江人,只是中國的一個地方人口稱謂。馬英九選前說自己是台灣人就是具有這種涵意。泛藍群眾的政治理念較傾向「去李登輝」後的中國黨,大都是在舊時代就獲得較多的政治利益和公職特權,「統一」並不一定是他們必要的選項,倒是對本土政權可能使他們必須放棄「既得利益」確實感到焦慮不安。

在2007年底,有關台灣國族認同之意識型態及其心理基礎的研究報告,印證了多年來從藍綠鬥爭所得到的觀察:泛藍領導者和群眾包含了甚多非常不理性、崇拜威權的份子,他們和極右翼如納粹、法西斯黨徒所表現的情緒、言語和行動非常吻和。台灣人看見:他們在2000年和2004年總統選舉失敗後大鬧街頭;在2004年「四二六機場事件」中,成群著黑衣的年輕人毫無人性地圍毆落單的台灣老年人;在2006年「紅衫之亂」期間,偷襲、傷害路邊等公車的婦女,霸佔道路、製造噪音,教唆無知的小學生高喊要將阿扁送上斷頭台;馬英九一付小流氓似地以「子彈已上膛」公開威脅陳總統,郝龍斌一付土軍閥到處恐嚇要抓人;選前不久,立法院的「四個笨蛋」強行侵入謝長廷的競選辦公室。這些勁爆鏡頭讓泛藍領導者的反動、落伍本質無所遁形。

「外省權貴」及其親信黨羽是目前泛藍群眾的領導核心,這些人利用他們所控制的「立法院」,不顧一切公平原則為泛藍爭取利益,以換取他們的忠誠支持。不合社會公平的退休軍公教人員18%優惠存款利率,以及不合族群公平的榮民生活補助「錢坑法案」,廣泛引起台灣人強烈的不滿。未來幾年,「外省權貴」將會更強勢推動類似的「族群歧視」和「階級剝削」政策,進一步收買泛藍群眾來鞏固其統治核心。

當然,泛藍群眾本質上不會像「外省權貴」那麼惡劣,因此,不可能讓「外省權貴」持續地欺騙、利用下去,他們當中較明理、冷靜的遲早會醒悟過來。許\多「外省人」早已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以台灣為自己的國家。「外省權貴」違逆台灣社會發展的潮流,不負責任地將台灣社會推向全面暴力衝突的危險處境,必然玩火自焚。泛藍群眾應該及時拒絕「外省權貴」,不讓自己成為維護「外省權貴」為害台灣社會的卒子,反而應該積極謀求和台灣人和諧相處,共同為建立幸福台灣打拼。泛藍群眾即使無法認同台灣,只要尊重台灣是獨立國家,一樣可以中國人的身份正常生活在台灣。台灣民族就是一個這麼包容的現代民族。

三、認清新的鬥爭情勢

中國黨已佔有超過四分之三的立委席次,也即將進駐總統府,台灣重回中國黨一黨專政的局面,和過去不同的是:過去的中國黨是反共的,但是,今天的中國黨已陷入中共影響力的漩渦,無法自拔。台灣獨立建國運動的組織應認清這個新的鬥爭形勢,勇敢面對挑戰。

1. 鮮明的敵我對立形勢

「中華民國」在台灣是長期由少數「外省權貴」以剝奪台灣人的政治權利來把持的非法政權。在台灣民主運動的艱苦鬥爭過程中,鬥爭的對象是鮮明的中國黨外來集團,因此,社會大眾較能分辨善惡、正確掌握和瞭解民主運動的宣傳、理念及行動,民主運動因此贏得民心,也因此,雖然中國黨以壟斷的媒體全力醜化、誣衊民主運動及其領導者,這些攻擊手法在民主與獨裁對立的清晰意識下,統統被台灣人唾棄而無法奏效。

自民進黨取得執政權後,台灣建國運動的主要力量都更加依賴民進黨而把運動帶入歧途,民進黨的領導者以處理內部矛盾方式的「正名制憲」來推動建立新國家的目標,某些建國運動的領導者甚至跟著承認「中華民國」體制在台灣的合法性。結果,它是建國運動理論最紛擾的時期,運動的宣傳當然無法深入社會大眾,草根性的工作幾乎停頓,建國的民族熱情也就難以加溫。隨著民進黨的失去執政權,敵我對立的形勢再度明朗化,這是台灣建國運動回歸群眾路線的契機。

2. 自由民主難以倒退

前述有關台灣國族認同之意識型態及其心理基礎之研究報告也指出:右翼傾向低的人比較支持台灣獨立。右翼傾向低的人一般就是較理性和包容。這也相當符合台灣獨立運動自1950年代整體運動就表現得心胸包容、開放的氣魄。「外省權貴」一直百般利用壟斷性的媒體來醜化台灣獨立運動的支持者,把這些人塑造出一種偏執、頑固的形像,其實「外省權貴」就是依自己的形象來轉嫁醜化台灣人。較支持台灣獨立的民進黨在執政期間,使台灣社會享有高度的自由和開放,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

台灣的年輕人既然在成長期間就享有高度自由民主的環境,自然培育出對台灣社會的關懷和認同,就較難忍受任何人來剝奪他們的自由及民主權利。從上述研究所得的結論,加上台灣人實質體會來的經驗,「外省權貴」的心態從來就是欺騙的、反自由的、假民主的。因此,在「外省權貴」及其親信黨羽執政的未來,中國黨一黨獨霸的社會將是貪污、腐化和壓迫的,台灣年輕人以黨外時代的勇氣和正義感,衝撞這個邪惡的外來政權是必然要發生的。「解散立法院」的呼聲將應時而起,台灣人要有心理準備。

3. 「外省權貴」和黨內「本土派」矛盾加劇

在1949年被中國人民驅逐而逃亡來台的「外省權貴」,強行以「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的神話,在台灣設立由其壟斷而且不必改選的國會,據此進行各種「合法」的資源掠奪和政治壓迫,不宜「合法」的則直接以軍警、特務或黑道恐怖暴力來達到目的。然而,這些失去「母國」支援的「外省權貴」,為了在台灣維持其少數人的統治特權,終究不得不釋出些許\特權來吸納願意和他們合作的地方勢力,結合成為一個壓迫台灣人的利益共生體。

儘管主掌「中華民國」機器的「外省權貴」不斷利用「族群歧視」的政策和法規,一方面壓制台灣意識和台灣化的發展,一方面給予他們認為忠誠度較可靠的「外省族群」享有較好的公職機會、教育機會和社會福利,以加強「外省權貴」在台灣的支持度。然而,許\多較理性、有正義感的「外省人」事實上是不屑支持「外省權貴」的獨裁專制。因此,由於人口比例的差距,「外省權貴」的利益共生體裡的所謂「本土派」不斷壯大,特權分享的要求不斷上漲。這次「外省權貴」復辟成功\,黨內的「本土派」在社會基層的努力居功\厥偉。因此,「外省權貴」和黨內「本土派」終究會發生利益衝突的矛盾,雙方可能為了從「一中市場」爭取實質的利益,也可能為了爭取中共賞賜政治利益,必然演變成甲方拉攏中共壓制乙方,給了中共居中玩兩面統吃的機會。

4. 進步的台灣遭受落後的中國侵蝕

中共公然在國際社會主張台灣是中國的領土,佈署超過1400顆飛彈威脅台灣,「外省權貴」抱中共大腿,完全是為了挾中共和中國自抬身價,以「中國化」來沖淡或剋制日漸高漲的台灣意識和逐漸回歸主流地位的台灣文化。無論馬英九如何掩飾、欺騙,他的「開放政策」必然導致台灣和中國在國際法上,主權互不隸屬的明確關係變得糾纏不清。換句話說,台灣的主權將被中共併吞主義侵蝕。這將造成未來台灣人民在行使「住民自決」權的時候,遭受來自部份國際社會不必要的質疑和困擾。

「一中市場」的經貿將使台灣的資金和工作機會流失得更快,使台灣的企業更加依賴中國的廉價市場,侵蝕台灣人技術創新的智慧和放眼世界的精神。中國的資金若湧入台灣,台灣的房市、股市對中國的依賴度也會愈來愈高,中共更可能掌控、蠶食台灣經濟的發展。當大量中國人來台灣觀光、工作或居住,這些來自比台灣落後的社會,卻長期被中共洗腦、欺騙,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的中國百姓,文化衝突與社會安全問題將困擾台灣人,此外,台灣商人為了賺錢,將迎合中國人的思考及習慣,台灣意識、台灣文化和生活品質的呈現必然遭受扭曲,被中國意識及中國文化逐日侵蝕。

四、下一步怎麼走

台灣建國運動到目前為止,最嚴重的問題是鬥爭意識混亂,缺乏正確的理念領導。運動組織本身因此無法有效行動和使力,只能依附民進黨來賺取群眾「聲勢」的滿足,但也因此被民進黨利用來做為助選工具,建國運動的實質工作明顯地荒廢。因此,建國運動下一步應該腳踏實地走出去。首先,必須釐清幾個重要的鬥爭觀念,建國運動的組織也必須團結起來,「台灣國民會議」是很好的聯合陣線協商平台,然後,各組織應加強發展、強化各自的基層組織,以「台灣守護隊」的模式扎根台灣社會,發揚、深耕台灣民族主義,把台灣意識提昇為建國意識,在地方上發揮影響力爭取群眾,來動搖、拔除中國黨在地方上的勢力。

1. 釐清重要的鬥爭觀念

(1) 「中華民國」在台灣沒有合法性

台灣社會自戰後從未擺\脫外來的「中華民國」體制的枷鎖,這個邪惡的體制完全是為維護獨裁政權而設計,使獨裁者能夠隨心所欲操縱「順我者生,逆我者死。」雖然,在民主運動的衝擊下,「萬年國會」不再繼續,總統也改成民選,然而,整個社會從未經過「轉型正義」予以正常化、合理化。中國黨長期所建立的「階級剝削」社會結構,制度化地剝削農工漁等弱勢民眾,來貼補、拉攏軍公教等的忠誠支持。即使到民進黨執政後,中國黨仍然可以繼續運用過去掠奪自台灣社會的龐大資產,橫行台灣社會、顛倒是非,阻止政治和社會革新。它所掌控的「立法院」繼續非法地剝奪台灣人的政治權利,「鳥籠公投法」就是為了防止台灣真正的民主化,好讓「外省權貴」能繼續以少數人控制多數的台灣人。

有公開的選舉,沒有公平的競爭基礎,這個邪惡的、外來的「中華民國」體制,當然繼續是非法的。不承認「中華民國」體制的合法性,並不表示台灣人不能生活在這個非法體制的社會,台灣人可以繼續參與諸如任公職、參與選舉、申請護照等,而要從這種實際的參與和經驗當中,建立更堅強的建國信念和行動,不達目的誓不甘休。

(2) 藍綠鬥爭是敵我鬥爭,不是內部矛盾

藍綠鬥爭是「外省權貴」為了復辟而發動的,雙方基本上有強烈的國家認同分歧。「外省權貴」自認為是中國人,過去他們橫蠻地強迫台灣人認同荒謬的「中華民國」,也強迫台灣人說自己是中國人,藉此來鞏固他們少數人強架在台灣人頭上的非法體制。台灣人則要當家作主,建立屬於台灣人的獨立國家。當「外省權貴」發現台灣人的覺醒已經威脅到他們少數人的政治特權,他們轉而勾結中共,打擊台灣本土政權,對台灣社會極盡破壞,其手段之惡劣、毒辣,完全把台灣人當仇敵。他們寧可讓中共併吞台灣,而絕不讓台灣人獨立建國。

台灣人必須認清藍綠鬥爭本質上就是敵我鬥爭,而不是內部矛盾。人民內部矛盾是在一致的國家認同下,兩方立場、觀點和利益有分歧或爭執,此時,尤其是面臨中共或其他外敵時,雙方必須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前提下,以理性的、包容的和尊重的方式化解矛盾求得和諧。敵我鬥爭則往往是殘酷的、無所不用其極的,從藍營過去幾年對綠營的誣衊、歪曲、造謠、嘲諷、雙重標準、聯共及暴力,就能看出「外省權貴」所煽動出來的仇恨和對立是完全枉顧台灣的利益。

瞭解藍綠鬥爭是敵我鬥爭,台灣人就必須採取相應的心態來處理敵人。在組織性的敵我鬥爭,擺\出受委屈姿態呼叫公理、道義或抗議雙重標準是不可能博取敵人的同情、鬆手的,反而往往更鼓舞敵人的打擊意志。阻止敵人攻擊的方法就是攻擊敵人,打擊敵人的方法也是攻擊。

(3) 中國人不是台灣人的敵人,中共才是

從1949年到今天,中國人民一直遭受中共壓迫者的欺騙、愚弄和剝削,完全沒有機會自由選擇他們的政府,更沒有任何權力監督中共的一黨專政。因此,中國人民無法真正瞭解台灣的歷史、社會現況及台灣人的觀點,他們不斷受到中共的資訊誤導,以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就像他們被中共及過去的中國黨誤導,以為圖博(西藏)是中國的一部份一樣的荒謬。

過去二十年,中共把發展經濟作為收買民心、保住共產黨專制政權的手段,但是,其失衡的貧富鴻溝,竟然比資本主義大國的美國還來得嚴重。中共和中國人民之間存在著嚴重的矛盾,地區性的民眾抗爭和暴動頻繁。因此,台灣人應該站穩「台灣屬於台灣人民」的立場,理性地區隔中國人和中共,不應該把中國人定位為敵人,應該尊重中國人和中國文化,在宣傳上爭取他們對台灣人的瞭解和支持,展現願意和中國人和平相處,尋求共榮互利。

(4) 中共不是台灣人的主要敵人,「外省權貴」才是

當前,反對台灣人建國的主要力量來自:

(a) 對台灣人的寬容不知感恩的中國黨「外省權貴」及其親信黨羽;和
(b) 企圖驅使中國人民侵略台灣的中共。

這兩股曾經長期互相廝殺、隔海對抗的反動力量,如今為了壓制台灣人當家做主,而發展了雙方既聯合、又鬥爭的「聯共制台」形勢。2006年的「紅衫亂台」是雙方自1949年以來,首度具體合作擾亂台灣社會安全的暴亂事件。支持台灣獨立建國的群眾在整個動盪過程中,團結、堅守本土立場,凝聚成為社會的穩定力量,粉碎了「外省權貴」及中共的企圖。「外省權貴」及其親信黨羽是鼓吹破壞台灣政治革新、阻礙台灣社會正常化最直接、主要的反動勢力,所以,當前鬥爭的矛頭應指向「外省權貴」。

雖然中共不斷嚴厲放話:「台灣宣佈獨立就是戰爭。」然而,陳水扁以台灣總統的名義已經多次公開向國際社會宣佈「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和中國「一邊一國」,中共卻只能轉而要求美國干涉、施壓,實質上,無法對台動武。由此可見,中共目前對台灣並沒有立即的危險,台灣人不必將中共定位為主要敵人。反而,台灣人可以呼籲中共,以中國人民的民主人權以及民生福祉為重,放棄勾結中國黨併吞台灣的幻想,為東亞的和平盡一個國際社會大國的責任。

(5) 認清敵我,高舉台灣民族主義

台灣人要出頭天,就必須懂得如何和敵人鬥爭,前面已經指出現階段台灣獨立建國運動的主要敵人就是「外省權貴」及其親信黨羽,他們不僅反對台灣建國,也反對任何能夠強化台灣意識及民族解放的思想和行動。骨子裡,他們就是不讓台灣人有領導者,要台灣人不團結,要台灣人自卑而接受外來族群的統治。

在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他們屠殺台灣社會的領導者和菁英份子,在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他們大肆逮捕、監禁民主運動的領導者和重要幹部。當台灣社會已經無法容許\赤裸裸的暴力,他們則更加緊利用媒體優勢誣衊、醜化台灣人的領導者,也利用其相當能夠掌控的司法體系,假「司法」之名來陷害、打擊台灣人的領導者。馬英九無恥地把公款放進私人口袋,卻堅持要陳水扁接受「國務機要費」的調查,就是基於打擊台灣領導者的一貫心態。這些惡毒的手段,就是要摧毀台灣人的領導核心,使台灣人難以團結,更會使台灣人自嘆自悲而喪失民族的自尊和信心。

堅強的台灣民族主義是台灣人在目前環境下,和敵人鬥爭、擊潰敵人最有效的武器。在1980年代後期,台灣人集體地了悟「中國黨的報紙要顛倒看!」之後,中國黨的報紙對民主運動和運動的領導者就很難產生殺傷力,反而幫助民眾認識運動的領導者和進展。台灣民族主義就是能夠培養、激發民族的信心和團結,使敵人優勢的媒體完全難以發生作用。但這並不意指台灣人就不再接受批評和檢討,來自台灣人的批評和檢討是必要的,批評和檢討就是為了要進步,就是要更有效地邁向獨立建國的目標。想想看,敵人怎麼可能幫台灣人做建設性的批評和檢討,好讓建國成功\呢?因此,認清敵我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建設,只要能認清敵我,敵人的宣傳就起不了大作用。

2. 善用「台灣國民會議」作為協商平台

「台灣國民會議」是獨立建國運動組織的協商平台,用以團結建國運動組織成為建國聯合陣線,透過組織間經常性的溝通和對話來取得對政治或社會情勢的共識,藉此擬定可以互相合作或互相支援的行動計畫,以提昇整體運動的有利環境,促使建國革命早日成功\。

聯合陣線現階段的共同目標是宣傳、推動由台灣人民作主的「直接民權」,並要求各組織發展草根性的「台灣守護隊」,發揚台灣民族主義,把台灣意識具體化地提昇為建國意識,從地方上和中國黨的基層組織鬥爭,削弱中國黨在地方上建立的群眾基礎。

3. 建立地區性的「台灣守護隊」

台灣建國運動的組織應積極發展地區性的台灣守護隊,每一地區10到15位志同道合的居民組成一支守護隊,同一地區守護隊的數目不必限制。台灣守護隊是學習、宣揚台灣民族主義,培養執行幹部和建國人才的行動組織。台灣守護隊更要培養堅持正義、團結鄉里、不對反動派讓步的鬥爭精神。

台灣守護隊另一個重要的功\能是保護鄉土,創造健康的地方文化,逐步清除受「外省權貴」及其劣質文化長期污染的社會。在中南部的台灣守護隊,會擁有更寬廣的群眾支持,更能提昇敵我鬥爭的意識,不斷地以正義的理念打擊地區內「外省權貴」及其親信黨羽的賣台行徑,以台灣民族主義規勸依附「外省權貴」的「本土人士」回歸台灣人的建國陣營。

4. 運用資訊網路技術宣傳建國運動

雖然「統派媒毒」不斷散播不實新聞來打擊本土政權及台灣民族意識,「外省權貴」在台灣已經都沒有能力像過去一樣地瞞天過海、指鹿為馬好長一段時間。從2006年紅衫亂台開始,電視政論節目當中,較具本土意識的「大話新聞」的收視率大幅飆高,遠遠超過其他親中政論節目。「外省權貴」和中共過度低估台灣人的智慧,結果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約80%的平面和電視新聞都掌握在泛藍和中資手裡,雖然,台灣人不再容易受「統派媒毒」的感染、愚弄,但是,對台灣觀點和建國運動正面的消息仍然缺乏宣傳管道。據調查顯示,台灣與美國等網際網路普及的社會,電視仍為人們最主要新聞來源,但網際網路已超越報紙居第二位。許\多台灣人的組織和個人紛紛在網際網路上設網站或布落格張貼消息、寫文章,這些小眾媒體的有效性是肯定的,尤其,它們能快速地把訊息帶到許\多網路族群裡。建國運動應積極串連這些小眾媒體,利用資訊網路技術有效地傳遞建國理念和訊息,發揚台灣民族主義,擴大各族群發展生命共同體的民族感情,昇高對「外省權貴」一黨獨霸的批判和攻擊。

五、實踐台灣的獨立與建國

2008年民進黨的重大挫敗,陷台灣於被「外省權貴」出賣,而為中共併吞台灣鋪路的危機當中,使台灣獨立建國運動的組織從安逸、頹廢的日子中驚醒過來。建國運動在過去八年完全喪失革命性和積極性,不負責任地消耗台灣人的建國理想和意志。如今,台灣人即將面對一個新的鬥爭情勢,要能夠正確地踏出下一步,建國運動的組織一定要對過去八年各自的作為做深入而澈底的檢討。

台灣獨立建國運動是台灣人要出頭天的民族解放運動,要把台灣建設成為民主自由的獨立國家,公平合理的幸福社會,永續發展的優質環境。為了完成這個偉大的目標,從多年來建國運動以及民主運動的鬥爭經驗,可以總結如下:運動組織必須團結起來,運動者必須釐清並掌握對敵鬥爭的重要觀念;各運動組織踏實做好基層草根工作,或鋪好適合各自團體屬性的群眾基礎;發揚台灣民族主義,擴大發展生命共同體的民族感情;把台灣意識提昇為建國意識,從地方上和中國黨的基層組織鬥爭,削弱中國黨在地方上建立的群眾基礎。

當然,社會情勢的發展是動態的,台灣社會又是多元化而且社會脈動強烈,因此,建國運動的宣傳、組織、行動和鬥爭都必須跟上複雜的變動情勢,善加掌握時機,靈活運用台灣人社會的脈絡,就各自組織的強項去執行、拓展工作,如此才能提昇並創造有利的運動形勢,直到完成建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