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台灣政局的分析 rdrcntr:4000 |
2008-07-08 13:10:51 |
黃爾璇 |
一、前言
2008年三月總統大選,中國國民黨繼同年元月國會改選的大勝,再度以極大的差距重獲執政權,執政八年的本土政權民進黨黯然淪為在野。這次堪稱台灣政治史上的巨變,到底會如何影響台灣未來的政局?並給台灣前途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是大家極為憂慮的問題。
台灣未來的政局,當然會受國內政治動態與國際情勢變化的影響;一般而言,前者主要包含朝野政黨鬥爭實力的相互消長、各種政治社會運動團體運動力道的展現、國民政治意識的變化和政治支持方向的轉變、人民經濟生活滿足度的升降等等;後者則主要牽涉到美國此一對台具有較大發言權的強國今後是否逐漸衰落,以致被中國所逼改變對台政策基準線,或相對的,中國因內部問題叢生民主抗議風潮興起使共黨政權捉襟見肘,以及美、日、中三角關係消長為主的變動等等。不過以台灣特殊的處境而言,敵對的中國對台滲透的深度和廣度、台灣賣台集團的裏應外合,以及台灣人民盲從或覺醒的情形,才是最直接而應格外警覺的要因。若台灣新的執政集團不顧台灣主權不屬於中國的事實,繼續採取向中國傾斜的政策,自拆防火牆,則於不久的未來,中國將很有可能不費一兵一卒併吞台灣。
若將上述各種正負因素的消長混合起來,再配合時間系列觀察和探究未來,當知未來係植基於過去和當下的延長線上,未來台灣政局雖然也可能會新增偶然發生的因子,但是多數情況必然將是過去與當下要因的不斷累積,其中台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條件,除非新的執政集團刻意棄守不顧,將是較可堅持而不易被磨滅的先決條件。
二、未來政局的研究途徑
對一個國家和社會或事象做「未來」的探究,常須依據過去的數據和經驗﹐從其變動趨勢中預測其可能發生的趨勢。我們的社會,未來可能面對的要素很複雜﹐可說是必然、偶然與混沌的混合;有很多因素 、條件常常無法控制,甚至「以史為鑑」也不見得有用,未來不一定完全是過去和現在的延續。因此,人們總須不斷思考未來,以創造力、智慧去前瞻未來,克服未來的震撼;對此,不論個人、團體、族群、社會甚至國家都應如此。
探討台灣未來的政局,或許可參考具有激發「前瞻思考」(Prospective thinking)特色的未來學的研究途徑。「未來學」(Futurology),又稱為「未來研究」(Futures studies),係於60年代明顯地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的知識體系,整合了各種學科,以探討人類未來廣泛而長期將面對的問題,它不僅探究思考全球的問題,也包括未來國內各種問題的可能變動。
未來的研究,匯合不同領域的研究方法,主要的諸如:以賽局理論(Game theory)探討在模擬真實的設計情境和條件下,一個(或一組機制)獨立決策者的行為與可能發生結果之間一連串的共謀、衝突與承諾的交互影響;以政策科學(Policy sciences)研究解決問題的適當策略,尤其用於政府與公共事務部門的決策情形;以電腦模擬則規劃國際關係及軍事動態分析,如近年來國防部主持的電腦兵棋推演。他如調查研究法(著重政治態度和施政滿意度調查統計分析)、內容分析法(各部門決策者的指令文告、代表性政經國安媒體資訊)、監測評估法(包括衛星監測監聽等諜報方法)、時間系列分析(重要項目趨勢變動)等等。以上均須配合定量與定性分析,並需以大規模高水準的人力經費才容易進行;惟不具此條件的個人小組和團體,仍可參照其原理原則進行小規模趨勢的推測探究。
對未來的研究,雖然常運用不同比例的推想與實證的研究,描繪一個可能的「未來圖像」。但須知對一個國家的未來,不是像「一九九五閏八月」或「推背圖」第四十三至第四十七象那種占卜怪書能夠預測的;必須排除以超自然方法預測未來,例如占、卜、靈異方式;也不納入預測短期和已預見的事項(例如預測利率和股市的變動)。
對未來的研究﹐重視資訊之外﹐也採納想像,有預測,也有推想。重視資訊,須知資訊不等於知識,有知識不等於有智慧,有智慧不等於有遠見;不過,資訊卻是此等的根本。對未來變動的探究,必須靠驅使資料的分析(Data-Driven Analysis)、有資訊依據的推想(Informed Speculation)和行動家的分析(Activist Analysis),提出對未來的見解。
現在要對台灣未來的政局加以探討﹐如人力和經費許可,似可先參採「境況情景規劃法」(Scenario Planning)。這種探討途徑﹐還是有相當實證資訊為論據。例如美國的GBN(Global Business Network)公司與日本經濟新聞社曾集合歐、美、日學者專家120位舉行13次研討會,完成「日本的未來」報告。其分析架構係根據詳實的意識調查資料,並對專家及相關人員的面談,彙集對各項問題的見解,擇出其核心問題。然後舉行綜合研討會,對蒐集面談的資料加以研討。參加者涵蓋\政治、經濟、軍事、環境、價值等領域的活動人士﹐第一次綜合研討會先決定境況情景初步草案,然後再舉行分組研究﹐整理出日本須面對的許多課題。第二次綜合研討會,則深入研討各境況的焦點問題(Focal Questions)﹐決定各種境況的邏輯主軸﹐甚至分為失敗境況、中間境況、成功境況;最後提出最終境況情景報告,包括失敗境況情景、成功境況情景,再加上安保境況情景。日本的三個未來,乃以「日本空洞化」(The long hollowing )、「日本再生」(Crash rebirth)和「被迫自立安保的日本」(Hercules departs)呈現出來。
我們似可仿照其思維模式,將台灣分為三個未來境況情景,配合以:(1)經濟升級或空洞化;(2)中台分隔或融合關係的消長;(3)美、日等國的支撐程度(國際關係上,會不會發生美國巨人棄台而去,有如影響日本未來的Hercules Departs)。(4)台灣內部對主權獨立國家認同共識的強化或弱化。(5)比較執政的中國國民黨與在野的民進黨及相關社團,其內部動能調整與對外(對選民、競爭集團、中國、其他國際)互動情形。以上五種驅動力(Driving Forces)的強弱和抗衡,在未來一段時間系列下,左右下列的三種境況情景:
第一型,逐漸傾向中國,終被中國併吞。
第二型,維持現狀,但是仍然不能拖太久,故必然隨後轉為第一或第三型。
第三型,積極從事國家興建(Nation -building)的工作,使台灣成為正常國家,在國際上成為法律上主權獨立的國家。
我們必須以過去到現在為基礎,檢討、探索、分析、預測三種境況情景的各項構成因素及其變動。
三、概觀中國國民黨佔領管理台灣的前二階段
馬政權的出現,是中國國民黨佔據台灣以來的第三階段。要了解馬政權的本質和未來可能的表現,最好先追溯比較看看其所屬政治集團治台前二階段留下的腳印。
中國國民黨治台的第一階段,蔣氏父子(中間出現一段嚴家淦總統過渡傀儡期)實施白色恐怖高壓統治,堅持漢賊不兩立,凡是傾向中共或台獨者皆被以匪諜或叛亂罪論處。至蔣經國末期,在民進黨突破黨禁壓力下始開放大陸探親、黨禁報禁;而用人方面,自七0年代起始漸由羅致台籍半山當樣板擴大為起用台青晉入無權力副手象徵性的職位。
中國國民黨這個中華民國的開國政黨也是當時的中國的執政黨,於二次大戰結束時,由於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奉遠東盟軍總司令部命令來台代表盟軍接受日本投降,其後因中共革命敗退台灣,乃利用東西冷戰的機會,繼續佔據未經戰後處理歸屬的日本殖民地台灣,賴高壓統治手段借殼暫存下來。從中國國民黨在台統治權的權源本質言,不僅在國際法上站不住腳,而且就其奉為正朔的中華民國而論,也早於1949年即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滅亡,故無論利用甚麼手段奪取政權,都難脫其外來僭佔者政權的本質,缺乏正當性。
第二階段,因蔣經國總統突然去世,台籍副總統李登輝意外繼位擔任國家元首,這位虎口下的總統,經過一段外省權貴為主的非主流派阻撓鬥爭後,始漸獲穩定政權;他致力推動修憲終止動員戡亂時期、進行國會全面改選、國家正副元首改由台澎金馬公民直接選出、廢止刑法一百條、開放海外黑名單人士返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則一改過去封閉的政策,公開進行兩岸協商,但是對雙方國格問題,則曾摸索各種不同的用詞,先後出現不同的主張,諸如先後提出一國兩府、一國兩區、階段性兩個中國、兩個分裂的政治實體、一個分治的中國、特殊國與國關係、一個民族兩個國家,抑或一中各表,以及數次申請回復中華民國在聯合國會籍或以中華民國在台灣名義申請參與聯合國等等,都不脫國民黨的舊窠臼,強將台灣納入中國的一部份,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國糾纏不清,不但始終沒有統治正當性,也不斷暴露該黨對台佔領管理處境的尷尬局面。
1999年元月國家安全會議「確認台灣國家法律地位研究」報告,對此曾提出綜合評價及政策建議:(1)一個中國避免單獨使用,真要使用,其前提是文化的、歷史的、地理的、未來的。(2)一個中國即是中華民國停止使用,因有使台灣成為中國一部分的法律風險。(3)中華民國自1912年即已存在暫停使用,有被引為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支撐論據的法律風險。(4)一國兩治、一國兩府、一國兩區、一個分治中國停止使用。(5)分裂國家如兩德、兩韓減少使用。(6)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大陸也是中國的一部分停止使用。(7)一個國家兩個對等政治實體暫停使用。(8)中華民國主權及於中國、治權及於台澎金馬停止使用。(9)波茲坦宣言及開羅宣言,可做兩種完全不同的解釋,且將因不同的解釋而發生有利或不利的效果,停止或減少使用。(10)文宣上不排除將來中國統一的可能,但須強調這完全是台灣人民的選擇,並須依民主程序決定。(11)文宣上多使用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它的名字叫中華民國。或是中華民國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可見此階段,李登輝總統領導時期的國民黨曾為台灣國際地位法律問題掙扎的情形。
這階段台灣民意主張維持現狀的比率甚高,屬於上舉第二型。這種境況情景,在繼後民進黨執政時期,雖然仍沿用上列(11)的主張,時而倡導正名制憲、中台一邊一國,並從事台灣本土化的改革,使贊成台灣獨立者比率顯著升高,主張維持現狀的人相對銳減,但因渴望台灣主權獨立的意識未能根深柢固,嗣後進入馬政權的階段,一切情勢會輕易被翻轉,主張維持現狀的人很可能表面上會升高,但迷糊等待被統一的政治意識實質上也會蔚成新的風潮,為香港化鋪路。
四、馬政權初期階段呈現馬統雛形
經過一段被台灣本土政黨民進黨取代而失去政權八年後,中國國民黨利用2008年總統大選,奪回政權,進入其統治台灣的第三階段。馬政權的基礎和其政權成立初期已呈現的一些徵候,比前二階段趨向更劇烈的轉型,其對今後台灣政局走向可能的影響不可小覷。
(一) 中國國民黨復辟得逞的原因
2000年總統選舉,民進黨在人民期待改革國民黨腐敗舊體制、換黨做做看的社會心裡下,取代長期執政的國民黨政權;繼於2004年,在人民再給予一次機會的心情下,連任執政。嗣經八年,民進黨在諸多因素交互衝激下導致失去政權。民進黨首次執政,雖然勉力推動一些新政,但有不少力不從心之處;不過無可諱言的,也表現不少與人民期待有落差的作為,給予國民黨可乘之機。
相對的,我們也應正確瞭解國民黨是如何復辟成功的。須知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一向不崇尚民主政治的規範,贏得江山則施行黨國威權體制,選輸了則不斷杯葛癱瘓政府,不顧國家發展和人民安樂。例如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立即向他們的台籍黨主席嗆聲迫其下台;004年總統選舉連宋配敗選後藉口不認輸,煽動泛藍民眾不滿心理,上演抗爭鬧劇。最令人側目的是,連宋合作後的三個中國黨於2004年3月大選再度失敗後,竟然不顧2005年3月中國全國人大會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威脅台灣, 於4月起,國、親、新黨魁紛紛率團到中國朝拜輸誠,企圖連共制台,無視其行為對台灣國家定位的影響。可見國民黨慣用的是政治鬥爭,而不是靠正常民主國家政黨公平競爭崇尚的「政黨輪替」。馬政權的出現,由於不是奠基於要讓台灣更好的基礎上,所以不可能是延續民進黨執政時期逐漸民主化和本土化的成果,反而是延伸他們奔向中共借力奪權和在台灣焦土鬥爭的一段戰果。
觀諸馬政權成立前插入的八年民進黨執政,可以說是脆弱的半調子執政。何以言之:(1)國會仍然被中國國民黨控制多數,朝小野大,法制無從進行根本改革。(2)除表層政務官之外,官僚體系充斥著舊體制長期培養的國民黨籍官僚,尤以司法、法務、軍警情治單位為最,很多常任文官沒有政治中立精神,不知須服從合法競爭取得政權的政黨政策的重要,不但虛與委蛇,而且內神通外鬼,故意洩漏公務機密,提供外界鬥爭的資訊,以癱瘓民進黨政府為能事,極端表露「黨國官僚型體制」轉型困難的癥相。(3)冷戰時期,在長期實施戒嚴下,國民黨已從中央到地方村里,從文教、傳播、工商農漁團體,無不深入滲透控制,建立厚實的基礎,加之以黨庫通國庫累積舉世無雙的黨產,方便無慮虧乏的政治競爭運作,所以使舊體制能輕易捲土重來。(4)由統派控制大多數大眾傳播媒體,配合趴糞鬥爭不斷,擾亂了正常台灣主體意識和民主意識的成長。(5)藉中共之力,脅迫美國向民進黨政府下壓力,屢次公開為難民進黨政府,並配合阻撓民進黨推動的公投運動,以便造成人民對民進黨的負面觀感。
(二) 馬政權的真正本質和基調
一般認為馬政權的出現,得力於追殺民進黨執政團隊的貪腐無能、倡言開放兩岸交流以救經濟以及提升人民生活等主張,並營造以認同台灣土地的假象博取民心。其實,馬集團說的與做的是兩回事,評估其後續的表現才是最重要的。其中有關政策和手段層次的問題,可變的影響因子頗多,常會短期波動,雖然也可能會影響人民對馬政府的期待;但遠不如涉及改變政治意識與體制影響政局的變動深遠。所以在此我們應重視的是較為根本的體制層次和執政集團本質的問題。
馬總統選前曾對外國媒體的採訪,透漏他的政治目標是兩岸終極統一,雖然競選期間提到一生看不到兩岸統一,也自吹自擂說「燒成灰也是台灣人」。但是,我們仍可從其就職演說和他的執政團隊立即的表現看出一些端倪。
就職演說是一篇文情並茂的講詞,主要針對台灣選民和對岸當局的訴求,也夾雜著對美國略加交代的內容,但是,隻字不提台灣主權獨立的問題。他強調「不統、不獨、不武」,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灣海峽現狀,顯然的將以維持現狀為其施政的主軸;更認為遵憲與行憲比修憲更重要,等於否定修憲制憲的可能。如此怎能改革舊體制,臻致正常國家的可能。他避開用「中國」一詞,而以兩岸與同屬中華民族代之,且強調1992年兩岸曾達成「一中各表」的共識。這種格局,不但跨不出第二階段的羈絆,而且緊跟著2005年4月29日胡連新聞公報後之路線(僅出現兩岸、兩黨、堅持九二共識、開創中華民族的未來等用語),一直後退。我們可從追溯現在馬政權大陸政策要員在90年代的倡言,今昔比較,不難看出其差異性。馬政權團隊何不回顧一下,過去第二階段同屬於國民黨執政的時期,他們是怎麼說的?諸如:
1991年4月22日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言人馬英九表示:「中國共產黨依然是叛亂團體」。
1993年11月21日 西雅圖亞太經合會議中,台灣代表江丙坤提出「以一個中國為指向的階段性兩個中國政策」。
1995年2月24日 政府早在1991年便提出「一個中國,兩個對等的政治實體」作為兩岸關係定位的架構。(蕭萬長陸委會主委)
1995年7月18日 我政府提出的兩岸是「兩個對等的政治實體」的名稱,在我方而言,是指中華民國,在大陸來說,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於一個中國的立場,中華民國政府追求國家統一是既定的目標,始終不變。但是我們與中共對一個中國的意涵,認知是不同的;對於這個問題,海基會與海協會在1992年11月間已獲得各自表述的共識。(蕭萬長陸委會主委)
1997年12月5日 蕭萬長說,現在沒有「一個中國」,不再主張「代表全中國」,現在只有「一個分治的中國」。
1999年7月12日 陸委會主委蘇起在記者會中表示,「過去政府使用「兩個政治實體」說明兩岸定位在國際上沒有人聽得懂」,「今後將不再使用『一個中國』、『對等政治實體』等說法,避免中共用『一個中國』原則扭曲我方的善意。
1999年7月23日 行政院長蕭萬長接見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時強調,「特殊國與國關係」的「特殊」二字具有特別意義,意指「沒有前例可循」的國與國關係。
1999年8月8日 陸委會主委蘇起主持陸委會諮詢委員會議時表示,政府及各界未來應直接稱呼對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要再稱之為中共或中國大陸地區。
1999年9月15日 陸委會主委蘇起在國民黨的黨立院行政部門黨政運作研討會中,重申「特殊國與國關係」是我防衛性的政治宣示,是一事實的陳述,但絕對沒有修憲、修法、收回之必要。
2000年3月2日 李登輝總統重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他表示「我們說中華民國是中國,大陸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大家各別表述」但李總統也表示「中華民國是一個國家、主權獨立國家,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國與國關係,你一國,我一國」。
2000年4月29日 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辜汪會談七週年記者會中呼籲兩岸重返「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台灣不接受中國大陸版的一個中國,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陸委會主委蘇起針對一個中國僵局提出新主張,建議以「回到九二共識」取代有關「一個中國」的爭執,至於九二共識內容則各自解釋。他杜撰了「九二共識」一詞。
由上可見,國民黨執政第二階段,有關台灣國際地位問題,在堅持中華民國罩頂下,根本找不到合乎國際法的合理說詞,也沒有其後民進黨執政時期逐漸建構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的意向。如果馬政權於第三階段執意向中傾斜,亦即朝向前述第一型改變,則無異會為中共引路並代行,併吞並戕害二戰後已經過半世紀以上逐漸朝建立正常國家發展的民主自由的台灣,而隨同徹底消滅在台灣借殼殘存的中華民國名號,乃為必然的事。
(三) 執政四十天的波濤
現在馬團隊執政為時僅一個月餘,即破綻百出,諸如國防部長踰越權限,胡扯三一九槍擊案挨告,多位政務官曝露綠卡和楓葉卡案、假學歷案、兼任不當職位案,密查凱校名冊案等等。他如奢言遵憲的國民黨,於藉口封殺監察院三年導致官紀廢弛後,竟然提名包括敗選後由台客轉為類似陸客的院長和一些招降納叛與形象欠佳的人,又刻意讓親民黨的人掛零;所謂「德勝於才」,竟然不少是瓦釜之輩。7月4日立法院行使監委同意權的結果,原屬有點挺綠的人都被封殺,連欽定的副院長人選也落空,不僅監察院國民黨一黨獨大,整碗端去,馬的承諾與威信也受挫,呈現泛藍內部權鬥暗潮洶湧。7月5日考試院長被提名人也在國民黨黨團嗆聲封殺下,知難突告辭退。
政策施為方面,2008年5月22日行政院召開新閣首次院會,立即通過「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方案」、「週末包機及大陸觀光客來台方案」、「當前物價穩定方案」三案。經月餘的考驗,六三三和育嬰津貼、募兵制等選舉支票,顯已跳票。馬團隊顯然缺乏政策規劃和作決策的基本常識,顯露其褊狹無能與粗魯;諸如涉及預算與加重人民負擔的政策調整問題必須採取漸進主義的原則,調整公用事業價格不宜採預告方式,涉外談判前不宜率先公佈終極目摽,與外國衝突糾紛切忌宣稱「不惜一戰」,既要抑制嚴重的通膨就不能兼顧擴大內需。其後果是:預告定時調升油價引起躉積石油,而連帶調升電價,使物價波動火上加油,放任躉積肥料抬高價格使農民叫苦連天;草率擬定地方補助款浪費公帑,被疑為今年選後後謝並為明年選舉預為綁樁;為了一艘違法休閒的民間海釣船被撞沈,動員公權力慫恿保釣動作和召回駐日代表,呈露親中後氣燄,引起是否將連中對抗美日安保體制的國際疑慮;加之,猴急欲兌現選舉承諾,在相關措施未整備前,為了配合大陸觀光客,行政院院會立即於6月26日通過「開放台灣地區辦理人民幣現鈔買賣業務案」,自同月30日受理;同時無視未來中國主權基金的威脅,通過調整兩岸証券投資方案的短期計畫,鬆綁兩岸五項金融業務;並與中國簽訂不對等和與實際所需吞吐量不符的不成比例開放機場,使國家安全門戶洞開,但對陸客脫隊、海關檢疫和傳染病防治、偽鈔盛行、治安威脅、生活品質劣化、國安滲透等均未加縝密預防規劃。凡此等等,使人民對新政府的信心大降,支持度銳減,股市隨著連續崩盤,使競選口號「執政已準備好了」、「馬上好」成為民間揶揄的笑柄,不得不改口「馬上漸漸好」。
另方面,馬政府對人民政治意識形態的營造,外攝與內醞雙管齊下,處心積慮要去台灣化,解消台灣意識的深層基礎,以重建外來統治管理體制的威光。馬政權除了低聲下氣討好中共、大力消除過去國民黨長期培養的人民反共意識以便遂行其連共制台外,在台灣國內,更是磨刀霍霍、痛快淋漓地為被民進黨改革了的舊體制平反。諸如慈湖恢復衛兵守護、民主紀念館卸除特展恢復中正紀念館舊貌,各地被學界論定為二二八元兇的老蔣銅像再度矗立起來,前民進黨籌設中的國家人權紀念館於七月初也被命令取消。最荒謬的是解禁陸軍官校校歌,馬總統帶頭高歌「黨旗飛揚,這是革命的黃埔」,老掉牙的軍人讀訓也死灰復燃,根本無視國防法有關軍隊國家化和軍方應政治中立的規定。此外,無視現代國家對常任文官應有的保障,對民進黨執政時期未被泛藍利用的官員,也於七月初開始進行清算鬥爭,有些部會都接到行政院秘書長室的電話指示(不敢用公函),要求檢討或撤換具「舊思維」的官員,有的部會奉令並暗中執行;顯然是舊體制殘存的餘孽,捲土重來,要清算具較進步民主思維的同僚。
又據7月6日報導,馬政府正研究恢復1990年10月7日,由前總統李登輝宣布成立、而於2006年2月27日由前總統陳水扁宣布「終止運作」的「國家統一委員會」和國統綱領,顯示「終極統一」將正式成為馬英九施政的主軸。
(四)台灣主權從模糊到喪失的危機
馬先生說「兩岸問題最終解決的關鍵不在主權爭議」,無異是鴕鳥的想法。事實上媒體已強烈質疑,馬政府上台後公然走上親中、終極統一路線,處處可見自我矮化主權的政策與作為。例如外交部長指示實行「去台灣化」措施後,又指示新政府外交路線將以不刺激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為考量,實現馬英九總統「外交休兵」的主張,更函請外館,指令外賓訪台應改稱訪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應稱為大陸。此即反映當前主政者真正的國家認同與意識形態,不正視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事實。再如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之訪中,竟然不敢提及中華民國的國號,連馬總統都稱為馬先生。無獨有偶,馬總統本人在記者會中也說,中共陳雲林來訪,「他稱呼我就稱馬先生,我覺得這是最好的方法」;甚至國民黨中央黨部也開始貼上有關中國主席胡錦濤的海報。難怪被輿論批評為「中華民國總統不見了」、「去主權化了」。現在台灣執政黨的黨格和其主政的國格竟也淪落至此!怎能期待馬政府讓台灣新生。
2008年6 月12日登場的海基海協兩會會談,於十三日簽署「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中國同意開放北京、上海浦東、廣州、廈門及南京等五個航點,台灣則同意開放桃園、高雄、台中、松山、澎湖、花蓮、台東及金門等八個航點;刻意製造兩岸航線是國內航線的印象。7月4日中國觀光客首發團( 752人)登台,並無如預期熱絡,來機且有偷偷截彎取直之象;18日正式啟航後,初期班次暫定每個周末18班。兩會會談中,海基會副董事長曾透露,在未經我方陸委會授權下兩會竟然談起將互設辦事處,其中海協會在台北,海基會則在北京設辦事處,我中油公司將與大陸的中海油公司建立共同探勘機制,開發兩岸的能源;事後雖經江炳坤董事長予以糾正,但確已顯露馬政權政治動向的嚴重性。
國防部對兩岸周末包機航線因恐危及國家安全,原有不同意見,其後竟也輕易加以背書表示無問題。將來如解放軍偽裝如天兵下降,從松山花蓮突襲我衡山、佳山要塞,更從中高兩地切斷中部南部命脈,將如何防衛?
最可怕的是,剛好在海基海協兩會簽署「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後幾天,據中國媒體報導,中國由中國總後勤部,組織協調中國北京軍區某集團軍、中國空軍某航空師與中國民用航空局,於6月18日徵用八架民航機及各型軍用運輸機,載運車輛包括傘兵突擊車、雷達車、通信車及偵查車等裝備,在河北石家莊機場進行有史以來首次「航空應急投送演練」。演練分為輸送籌畫、直前準備、快速裝載、飛行掌控、緊急卸載與特種作戰五個階段,火速載運登上民航機,各式車輛裝備也緊急裝載,演練緊急投送一個加強營與特種大隊指揮所,以便控制機場。又據日本產經新聞7月3日報導,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二日在北京會見日本統合幕僚學校的自衛隊校官級訪中團時,在有關台灣問題上強調,台灣和中國仍然存在著「敵對關係」,目前中國的對台軍事力不會縮小或是其他變化。日方問徐才厚,「台灣問題若以和平方法解決時,現在中國的對台軍事力要如何處理?」徐才厚說,「兩岸的下一個步驟有必要訂一個和平條約,必要視具體的狀況,始能考慮對台軍事如何處理的問題」。
可見,模糊台灣主權問題並配合執行相關措施的結果,必將台灣陷於極端危險的境地。正如前舉國家安全會議報告所提「為何需要確認台灣作為主權獨立國家之地位」中指出:總體國家發展戰略層面:(1)對台灣主權問題採模糊立場,導致我國總體國家發展戰略目標不明,國家意識無法凝聚,新台灣人生命共同體意識無法落實;(2)敵我不分,不知為何而戰,民心士氣渙散。外交層面:(1)主張一個中國的立場,造成國際宣傳上的困難;(2)台灣具有構成主權國家的所有要件,但台灣所以不是獨立主權國家的原因在於「台灣自身不要成為獨立主權國家」;(3)主張統一與一個中國的說法,成為他國政府反駁我國參與國際組織的說辭;(4)西方國家對台灣主權歸屬問題的立場有退卻現象。兩岸關係層面:(1)陷入敵我意識模糊,「生命共同體」、「新台灣人」的主張,在位階上次於中華民族主義;(2)對中共產生移情作用;(3)促統壓力持續增加。須知這個報告是於國民黨執政第二階段,由其菁英參與研擬的。
馬政權顯然欲急速從第二型往第一型改變,遂行自我矮化,採投降式的親中、終統路線;卻在軍事院校聯合畢業典禮致詞時自我膨脹,美其言為:二十多年來兩岸關係演變告訴台灣,中國大陸對台灣既是威脅也是機會,一個聰明、有效率、有遠見的執政者,應將威脅極小化、機會極大化,這「就是我們國家重要的目標」。他膽大藝低而又動機可疑,是台灣政治史上前所未有的,也是異於過去國民黨這個外來政權前二階段的一切作為,令人不難推測,馬集團終極目標究竟是什麼?是漸退式投降可使威脅極小化、終統機會極大化嗎?
所以說,馬政府躁急的動作,很可能導致漸退式的投降,使台灣主權消失於無形,並不為過。
五、今後政局蠡測
依台灣現行憲法規定,馬政權至少有四年機會,或許可能連任到八年。如果台灣是主權獨立而又正常的民主國家,有正常和公平的政黨競爭機制,對中國國民黨此次復辟或將來再淪為在野黨,都可以平常心看待。如果中國國民黨不可能長期執政下去,其他台灣真正本土化的政黨才有翻身的機會。
至於有無導致馬政權潰敗的因素,就馬政府的形像和執政效能言,的確隱含許多病灶。須知國民黨本來就是一個相當腐敗的政黨,其惡政記錄罄竹難書,雖在野八年,除了靠國會多數不斷杯葛法案,癱瘓政府,使執政的民進黨無法實施新政策引起民怨外,多年老店的弊病並未改革,其能重新執政,一般咸認係民進黨內部剛好發生一些與人民期待落差而令人失望的問題,經統派媒體圍攻指責,終於漁翁得利。
不過這樣是否會導致國民黨未來選舉不利,則仍待觀察。因為現在台灣政黨的競爭情勢建立於不很公平的基礎上。眾人皆知,國民黨黨產龐大,現在更有執政加持,而且原本密切的舊官僚配合無間,又握有統派媒體和小選區單席制的利器,有百萬居住大陸的投票部隊,有中共的介入選舉,以及輕小利短視淺想好騙的台灣百姓。這些因素,會讓期待台灣要靠民主選舉逐漸變好的人扼腕。
台灣既面臨如此空前的大轉變,不免引起許多疑惑待解。諸如:馬政權四或八年後會被取代嗎?國民黨有可能長期執政嗎?民進黨或其他真正台灣本土化的政黨能否復出執政以及以什麼條件執政?台灣會不會被大中國的洪流淹沒終於逐漸變成特別區化,使國民黨以選舉形式長期維持下去的台灣領導人成為實質上的特首?台灣獨立建國運動會遭遇到何種的困難以及如何調整策略與做法?在台灣發生變動的過程中台灣人可能的容受度將如何?而在此變動的過程中美、日國家會扮演什麼角色,會依其國益相挺或棄我們而去?凡此種種,實在不勝枚舉。不過最好還是依據前舉五種驅動力(Driving Forces)的強弱和抗衡,綜合觀察,在未來一段時間系列下加以論斷,並在正確掌握情勢下,積極採取有效的行動。
顯然的,2008年8月北京奧運後,中國將傾全力處理台灣問題,軟硬兼施,讓馬集團心花撩亂,讓台灣人手足無措。而高亢點可能會出現在四年後台灣的總統與立法院同時大選。無疑的,此時必然會再出現中國在沿海的軍演以恐嚇台灣人民,為國民黨助選,而美國則以航艦就近監控,彷如往年的情景。據華府6月25日報導,自 1996年以來,歷次台灣大選,中國總會以文攻武嚇的形式介入,2008年也沒例外。美國參謀聯席會議主管戰略計畫與政策的副主任布瑞德洛夫在國會證實,中國在2008年台灣三月總統大選前,在台灣對岸的中國沿海進行針對性軍演,是一種「更為好戰的演習」,美國因而派出小鷹號、尼米茲號與林肯號三艘航母到台海附近,以監控情勢。
美國曾一再聲言,台海兩岸應維持現狀,但是除了防止選舉時軍演破害現狀外,既也視台灣舉行公民投票為對現狀的挑釁,則馬政權大開門戶威脅台灣國安,牽動台灣人民國家意識的變化,難道不是對現狀將造成更嚴重的改變?對美國的居心,國際政治學界有一說法,認為近年來在幾近「無極秩序」下,美國以競爭與協調並用,為了陷入伊拉克泥淖和顧慮俄國恢復實力的關係,亟須賴中國協助抵制。若是,難道美國現在會因此不惜犧牲台灣追求獨立自主的努力而遷就中國,不知美國西太平洋防線被瓦解的重要性?
據另一項警示性的資訊,翌日華府曾在中情局任職的喬治城大學教授沙特,公開警告,台灣在美中兩強是處於弱勢,自己要搞清楚美國的根本利益,如果馬政府未來背離美國而與中國走在一起,美國不排除會犧牲台灣,直接與北京就台灣問題達成協議。不過我們認為,美國除了自忖強權條件不再,自打退堂鼓,否則不可能輕易放棄西太平洋的防線,怎能說只因馬政權如不符美國國益,即可棄台灣一走了之?當然,美國的強勢十年或二十年後並非永遠不會變化;相對的,中國也不一定永久強悍難馴。在未來歷史發展趨勢下,每一個國家都將有可能發生政治經濟等的巨變。
無可諱言的,二戰後由於台灣國力脆弱,一直在美國保護傘下,現在由於中國崛起,國際安全體系已今非昔比,中美所謂競爭性合作關係,只不過是含蓄的說法,兩國為了爭奪西太平洋的利益,仍會持續較力。雖然國與國的對峙,會儘量避免採取零和賽局,但因戰略與戰術層次的混淆和模稜兩可引起的誤判,或美國防衛力明顯衰退,也有可能造成中國輕舉妄動。所以本文在前面特別舉出左右三種境況情景的驅動力(3)美、日等國的支撐程度(國際關係上,會不會發生美國巨人棄台而去)以對。
可推知的是,至少十年內,美國仍有能力執行美日安保條約和阻止中共在台海的蠢動。如不久前,2008年2月21日美國軍方發射飛彈擊毀一枚在太空中失效的間諜衛星,展現精準的太空攻擊能力;一般認為是與針對中國去年以飛彈發射獵殺衛星載具擊毀一枚氣象衛星之舉有關。此顯示將來如發生世界大戰,清除對方在太空中的衛星,擊毀對方飛彈或是太空船,即可讓對方如瞎子般宣布投降。然而相對的,中國誘使(或許是同謀)馬政權輕易開放台灣八個機場,恐非單純是為了方便觀光提升經濟,對這種幾乎違反經濟需求常理的開放,我們應提高警覺,合理地懷疑,是否要補救中國出兵佔領台灣時藉太空示警和動員太平洋的艦隊仍阻止不了美軍急速馳援的缺陷?
另在中國方面,近年來雖然累積了龐大的外匯存底,也全力更新和發展導彈、核武、空軍和太空競爭系統;但廣大貧困的人民不是毫無壓力,將來抵抗運動必定蜂起,而不久前江南水患和四川大地震,造成嚴重國力的損失,也不可能不影響其對外的野心。尤其四川附近省份山區,1960年代毛澤東在那裡建立製造核武為中心的軍事工業基地,當時因恐美國在美英蘇三國簽訂部份禁止核試驗條約後執意欲摧毀中國核工業基地,乃匆促大搬家遷入四川附近省份山區地洞,據推測,此次地震該地區似造成可觀的損害。若如此,中國未來幾年的對台政策,只好仰賴國民黨政權內應執行,讓中國有一段喘息的空檔。
關於日本,自二戰結束後經過一段美國佔領管理後,一直採取親美路線,所謂「被迫自立安保」的情景,因日本是獨立國家,其在西太平洋和亞洲的地位對美國很重要,日本亦須仰賴美國,故不會輕易發生日本棄美而去或美國棄日而去的情景。至於日中關係,則由於二戰的結怨,近年來中國仍常常藉口發動反日運動,而且也屢次發生中國探測船入侵日本領海事件,並且引起釣魚台主權爭論,但是日本仍然於2008年6月與中國達成共同開發東海海底石油的協議。不過對於台灣地位問題,日本仍堅持舊金山和約與日中和約的原則,儘管2008年5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日,風聞中日將簽訂新公報,但日本並未同意。類似的情況也曾發生於1998年11月中國主席江澤民計畫訪日,當時傳聞中共將要求日本發表對台「三不」共同聲明,結果亦未被日本所接受。可見日台關係未來仍將保持穩定,除非馬政府執意靠攏中共捨棄美日安保體系,否則日本很可能也不會棄台灣於不顧。。
另者,馬政權向中傾斜,進行三通和觀光客來往後,對經濟的影響如何?據報導,兩岸兩會簽署數日後,國安會曾就「直航後兩岸情勢與關係正常化推動規劃」召開幕僚會議,由國安會、總統府高層參與討論。對7月4日包機直航及陸客來台後,未來兩岸互動有樂觀評估。他們認為,香港去年觀光人數達千萬人次,對香港經濟助益甚大,未來只要陸客陸續來台,台灣經濟將逐步改善。報告中更赤裸裸的洩漏其深層心態,表示「未來只要陸客陸續來台,台灣經濟逐步改善,台灣獨派人士空間將越來越小。」
我們不知他們是否懂得台澎金馬應該要建立獨立於中國大陸之外的國民經濟體系。蓋三通和觀光客來往對台有利否,還要看週末台灣這邊到中國消費和相對引起台灣產業蕭條有多大?也要看金融和股市開放影響資金外流和中國主權基金介入擾亂台灣市場的影響。香港與大陸同屬一國,其法制中國政府可加以規制,但台灣與中國關係則不一樣,中國對台經濟交流之外還帶有以商促統、以經逼政的陰謀,台灣如何樂觀起來?據悉,中國國家統計局於90年代末即已建立了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所謂國民經濟體系,係由社會再生產核算表與經濟循環帳戶所組成,如此可以反映國民經濟循環的全程,且與各部門之間保持聯繫,資金的輸出入,由國民經濟體系監視之下,資金的進出、投資及盈餘等帳目都非常的清楚。台灣資金偷跑已很嚴重,若與大陸經濟體系混淆不清,則一定會影響到對將來經濟發展判斷的標準與成效,不可不亡羊補牢。於是在此不能不提醒馬政府,台灣經濟的危機是在於過分西進政策,怎可再火上加油?你們的財經政策只是一時花俏的鴉片,既未重視產業升級,而且相反的會使產業空洞化!
最後談台灣內部對主權獨立國家認同共識的強化或弱化問題。當然馬政府向中傾斜的結果,這方面必定會弱化下去,甚至有如拆除防火牆似的降低心防;其後只好再看台灣人民容受的程度而定。現在馬政權執政才月餘,其支持度已大降至三成九,人民到底為不滿經濟生活相對被剝奪感的增大而降低支持率,抑或因對馬政權維護國家安全不滿導致整體信任度的下降?這種政治態度的變化,須進行較精密的意識調查,比較不同時間點人民對政府各種政策的政治功效感和國家認同危機感的差異,才能判定國民真正政治意識的趨向。
總之,台灣目前面對的是,中國國民黨外來政權復辟,將以國共合作的新形態控制台灣,繼續弱化台灣獨立意識,俟國際情勢有利時機,讓中國併吞台灣。四年後台灣本土化政黨如欲重歸執政,須知台灣人將面臨比對抗國民黨執政第一階段的民主和獨立運動更嚴酷的困難,嗣後拖越久,則艱困度將越高!故台灣人民要自覺自強,各個主張台灣本位的團體更應率先自我改造,摒除山頭本位主義,認識當前台灣所處危機,針對思想意識、結構功能、方法策略等各層面,改造自己所屬團體和社會大眾,時時刻刻掌握時機,同心協力帶動政治和各種社會運動。尤其居第一線的民進黨,更須加速改革,立即革除派系山頭分贓與人頭黨員等結構性的弊病,放下執政時期染上的虛驕身段,誠實檢討失去政權的原因,深入研究解決現在台灣困境的對策,展開力挽狂瀾的戰鬥力,並在實務上,腳踏實地組訓黨員,經營開拓基層,繼續熱心服務大眾,找回人民的感動。唯有大家戮力救台灣,才有可能為台灣未來創造發展的新契機。(本文曾於2008年6月14日於台獨聯盟南部聯誼會擇要簡報,資料再增補至同年7月6日。附註暫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