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orum 台灣e廣場


《青春˙逐夢˙台灣國系列1》── 一門留美學生的建國故事    rdrcntr:1585 2009-02-23 13:42:39
報導
《青春˙逐夢˙台灣國系列1》─ 一門留美學生的建國故事
    新書發表座談會

 台灣因為特殊的歷史背景,從日治時代的日本留學生到戰後留美、滯外的台灣人士,在台灣人民追求自由、民主、人權、尊嚴的坎坷路徑中,始終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

 尤其戰後台灣深陷戒嚴恐怖之中,海外台灣人不僅延續政治民主等精神命脈,也投身人權救援,不斷向國際發聲,開展各項波瀾壯闊的行動,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蹟。

 我們基金會從2005年起便展開海外台灣人運動口述歷史採訪紀錄工作,今年起將陸續推出專書,這是第一本成果。

 這本書記錄著一家子姊妹�連襟攜手投入台灣人運動的故事,飽含著親情與愛情、恐怖與抗爭、壓力與堅持的動人事蹟。誠摯邀請您一起來分享這份溫暖的感動。

 時間:2009年2月22日(日)13點—17點

 地點:集思會議中心(台大館,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號B1 蘇格拉底廳)──捷運新店線公館站2號出口往基隆路方向步行3分鐘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敬邀

--------------

《青春•逐夢•台灣國系列1》台獨的西點軍校──建國故事�張炎憲
《一門留美學生的建國故事》

 青春有夢是種幸福。逐夢需要理想、熱情與實踐的意志,如果是要建國,更需要浪漫、膽識、勇氣與決心。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出版《一門留美學生的建國故事》一書,記錄一個家族、十個人在青春歲月時投入建國行列,追求偉大夢想的動人故事,將於二十二日下午假集思會議中心台大館舉辦新書發表暨座談會。

 一九五○、六○年代,台灣處於蔣家獨裁統治的白色恐怖年代,很多菁英和民眾被逮捕槍決,言論思想自由被剝奪,社會正義無法伸張,很多年輕人因而出國留學。

 張家姊妹也在此風潮下赴美留學,並認識了另一半。在當時白色恐怖年代,父母大多訓示兒女不可參與政治,專心讀書,早日衣錦還鄉,但張家姊妹在大姊夫楊宗昌、大姊張肅的影響下,陳希寬、張郁彬、張伯寬、張月英等十人先後加入台灣獨立聯盟。

 縱使國民黨引誘勸降,甚至以吊銷護照威脅,他們都不為所動,充分顯示台灣留學生親睹美國民主自由之後,反思台灣人失去自由、沒有明天的日子,而不顧安危投入獨立建國行列。

 他們在就讀堪薩斯州立大學時,即結合知己,從事學生運動,批判國民黨的獨裁,與國民黨派學生展開校園筆戰,並刊登二二八大屠殺的紀念文章,引起台灣學生的共鳴與美國友人的支持。因此,堪薩斯州立大學有「台獨的西點軍校」之稱,培養出許多台獨鬥士。

 他們抵達美國不久,就陸續加入台灣獨立聯盟。楊宗昌在一九六四年、陳希寬在一九六六年加入,當時聯盟還在初創階段。一九七一年九月十八日,台灣人社團在紐約舉行民眾大會,彭明敏蒞臨演講,造成風潮,從此台灣人紛紛成立社團,推動台灣人的獨立運動。同年十月十八日,聯合國大會開會前夕,聯盟人士用鎖鍊將手綁在鐵欄杆上,大聲喊出台灣獨立的口號,隔日報紙刊登此項消息,引起國際人士的注目,形成一股力量,喚醒台灣人的意識,使得國民黨不得不重視台灣人的權益。

 回顧過去白色恐怖年代,台灣處於艱難的時刻,張家十位親人追求獨立建國的豪情壯志,就會給我們一股力量與啟示,只要我們意志堅定,攜手努力,終有化不可能為可能的一天,完成建國的偉業。

(作者為前國史館館長)

------------------

回首當年 黑名單17載 楊宗昌不識老母
更新日期:2009/02/23 04:09

〔自由時報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台灣在蔣家獨裁統治的白色恐怖年代裡,許多海外政治運動者無法返家,前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美國本部主席楊宗昌,因為政治因素,護照被擋,成為黑名單,長達近三十年無法歸國,他的母親在闊別十七年後,克服層層關卡才能赴美相見。

楊宗昌的妻子張肅回憶,十七年的時間,讓紅嬰仔長大成人,楊宗昌從三十二歲成為四十九歲,媽媽從五十六歲跳到七十三歲;媽媽以前很年輕,現在頭髮全白,成了老人,兒子頭頂微禿、身材發福,兩人同時在機場相等,卻認不出彼此。

直到一位留學生打電話通知張肅,「你媽媽到了,我把她帶到機場警察局等候。」楊宗昌才趕到警局尋母,但找了半天還是認不出來,後來看到一雙像媽媽青筋浮現的腳,母子終於相認,那是一九八五年十二月。

張炎憲表示,張家三女張郁彬接受訪問時表示,當時調查局多次走訪張家,要在台灣的張家人多寫家書,試圖以親情召喚這家族十個人返台,張家雙親和親家也幾乎無法申請出國,要不就是須陳情十幾次才准出國,親人間的大半人生都被拆散。

楊宗昌這幾年台美兩地來去,這次返台後還沒有機會與母親見面。昨天他出席「一門留美學生的建國故事」新書發表會,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安排他九十八歲高齡母親張品親抵會場,楊宗昌捧著花束,走下台獻給坐在輪椅上的老母親,張品收了花,頻頻對他說:「保重、保重。」

這對大半生別離的母子,正是台灣建國運動路上,許\多被迫分離的家庭縮影。
------------------

白色恐怖年代 張家10人海外拚台獨
更新日期:2009/02/23 04:09
〔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張姓家族十口人,在一九五○、六○年代投身海外台灣建國運動,當時國民黨政府引誘勸降,以吊銷護照威脅,還時常規勸留在台灣的張家人多寫家書,試圖以親情召喚家族成員回國,但他們有志一同加入海外台灣人獨立聯盟,是台灣民主運動行動者。

姊妹先後赴美留學 加入台灣建國運動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發表「青春.逐夢.台灣國系列1─一門留美學生的建國故事」新書,作者、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記錄張肅姊妹故事。五○、六○年代正值留學風潮,張家姊妹先後赴美留學,並認識人生的另一半,在當時白色恐怖年代,父母訓示兒女不可參與政治,讀書後早日衣錦還鄉,但張家在大姊夫楊宗昌、大姊張肅的影響下,陳希寬、張郁彬、張伯寬、張月英等人加入台灣獨立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董事長李鴻禧昨天低調現身會場,他表示,在日本讀書時期,就知道這幾位人物在美國的行動。張炎憲費時三年進行專訪,他說,這段故事不能忘記,他們記錄了台灣政治變化,當年才二十出頭,前途看好,但一想到拿了博士回台灣,家鄉卻受獨裁統治,便堅持留在海外奔走。

楊宗昌自喻不孝子,因為被統治政府驅離,近三十年無法回國,也不能寫信,也不曾打電話給母親;十七年後,楊宗昌的母親張品飛赴美國相會,白髮蒼蒼,兩人相見不相識。張炎憲說,當時一個家族有十個人投入獨立運動,被人形容「這個家族完了」。

堅持留在異鄉奔走 對抗家鄉獨裁政府

張家五女張月英回憶,「加入台獨那晚,我做惡夢,夢見蔣經國車追我,他一直追,我一直跑,感覺很難過,醒來後我想著,也許\是心裡還有部分在懷疑自己是不是背叛了國家,但到最後還是加入」。

張肅受訪時表示,台灣前途還是很樂觀,社會在變,不是對或錯,一個孩子在學走路,也要顛顛簸簸,希望大家經歷一件事情一次覺醒。以張家故事回應台灣現況,張炎憲說,人們都在問,台灣怎麼了,士氣相當低迷,但回首過去,當時比現在艱難,我們要更有勇氣。

張炎憲指出,張家由姊妹串連,共同為台灣建國而努力,在前途未卜的情況下,充分展現家族情誼。


轉載《自由時報》,2009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