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orum 台灣e廣場


體制外與體制內    rdrcntr:1673 2010-01-06 10:47:09
李筱峰劉重義
體制外與體制內

從選後的心情 說到所謂「體制外」路線�李筱峰
體制外與體制內�劉重義



從選後的心情 說到所謂「體制外」路線�李筱峰

這篇文章本來在上個月的三合一選舉之後就想寫了,但是因為看到當時民進黨彷彿正陶醉在「勝選」之中,我不忍心煞其風景,所以遲至今日才動筆。

先談我上個月選後的心情。由於有感於「扁珍家族海外密帳案」重創綠營,我擔心綠營(或獨立建國運動)從此會一蹶不振,因此當選舉結果發現民進黨尚能「止跌回升」,總算「聊堪告慰」。但我並未因此就以為「勝選」而歡欣雀躍。因為再怎麼說,民進黨只是贏回宜蘭,而讓國民黨在縣市首長中還贏得十二席,這哪算什麼勝選?尤其更讓我耿耿於懷的是,涉入炒股案的黑金嫌犯、要蓋\「馬奮館」的諂媚之徒,以及親人在二二八事件中死於國民黨槍下,卻仍在國民黨內鑽營為官的子弟,都還受台灣人肯定而高票當選,我的心情實在擠不出一點喜悅。

以上三種德性的人物,是檢驗台灣的「社會價值」與「民主文化」的具體指標。當黑金、諂媚、背親的人,還能被民眾接受,這樣的社會價值實在可堪憂慮,其民主文化則更不堪聞問了!

我們的社會價值與民主文化的水準是如此這般,這不禁又讓我想起,近年來我常聽到綠營部分人士動輒所宣稱的─要走「體制外」路線。

在專制極權國家,人民無言論自由可以表達意見、宣洩情緒;亦無選舉制度可以制衡官吏、替換政府。所以,「清議亡而干戈至」(顧炎武語),只好採取「體制外」的革命行動。民主國家則不然,民主政治是「以數人頭來代替打破人頭」,這句民主名言,正說明民主政治可以透過體制內的民主程序來進行改革(包括可以改革體制),而無須動干戈進行體制外的革命。「選票」與「子彈」正代表著民主與極權兩制度的不同變革途徑。有了選票,就不需子彈。

台灣自二十世紀九○年代民主化之後,已經可以改選國會,進而民選總統,而且被世界人權組織「自由之家」列入自由國家之列。既已民主化,卻還要走「體制外」路線,豈不怪哉?試想,台灣人已有選票可以自由選擇,他們卻寧願選擇黑金、諂媚、背親的政客,這樣的人民怎麼可能要他們選擇「體制外」路線來跟你一起去衝撞?尤其,台灣人選出一個擁有外國綠卡,全家都是美國籍,還被懷疑當過職業學生的人來當總統,這在一般民主國家是奇恥大辱。台灣人如此恬不知恥,怎可能要他們走體制外的革命路線?

在所謂「體制外」路線的說法當中,有人指責參加公職選舉的人就是替中華民國體制背書,是台灣獨立建國的障礙。此言讓人啼笑皆非,但很好辯駁:如果認同台灣的人可以在立法院占絕對多數,可以當選總統,中華民國舊體制還擔心不能更換嗎?

有人說,國民黨透過買票,操控選舉,這種選舉只是虛有其表的民主形式。答曰:美、英、德、法、日等民主國家沒有買票之風,因為人民的水準不可能買得動,但買票對台灣人卻有效,正顯示台灣的民主文化與知識水準還低。連五百、一千元就可把票賣出去的人民,有可能跟你去走體制外路線嗎?

如何喚醒民眾,啟蒙社會,比高言「體制外路線」重要。買幾份自由時報送給親友讓他們讀讀林保華等專欄,也比罵人替中華民國背書實際多了。
(作者李筱峰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本文同時刊載於www.jimlee.org.tw,原載自由時報2010/01/03)




體制外與體制內 �劉重義

李筱峰教授的《從選後的心情說到所謂「體制外」路線》寫著:「民主政治是『以數人頭來代替打破人頭』,這句民主名言,正說明民主政治可以透過體制內的民主程序來進行改革(包括可以改革體制),而無須動干戈進行體制外的革命。」

首先,個人認為「中華民國」在台灣的選舉,是過去蔣家父子為了求助美國支持,而擺\設的山寨版「民主」,台灣人的政治、經濟權力,事實上被外來的「中國黨」不合理地剝奪。

兩位台灣人總統二十年的執政,因為沒有斷然依靠人民,採取「體制外」的革命手段,處理「中國黨」過去以制度性暴力從台灣社會掠奪的政、經優勢地位和資源,結果,台灣到現在仍然無法成為一個正常的民主社會。因此,強調以現代民主國家的倫理和價值來爭取台灣民族解放,是對台灣社會的誤導。

再者,體制外的革命行動不必然「動干戈」,但咱也不必執意「不動干戈」。

一九八六年的二月七日菲律賓也有「民主」的總統選舉,結果,馬可仕被認為以「奧步」勝選,菲律賓人民群情激憤,乃採取「體制外」的示威行動,要求政府宣佈馬可仕的對手勝選。

接下來十七天的動亂中,「被革命」的馬可仕總統下令動干戈,企圖以優勢兵力平息「背叛」的國防部長和參謀總長;「革命」的一方反而拒絕動干戈,而是發動更多群眾拿聖經和玫瑰花來保護「革命軍」。馬可仕在眾叛親離下,於二月二十五日由美軍護送逃亡夏威夷,一場勇敢的人民革命和平落幕。

還記得嗎?美國六○年代金恩博士所領導的民權運動,那絕不是「體制內」的民主運作;一年多前台灣人在台北對陳雲林的激烈抗議,贏得全世界主流媒體的尊敬,紛紛大篇幅報導了台灣人的訴求和觀點!

換句話說,在現代進步的民主社會裡,「正義」的價值仍高於「遵守體制」的價值。

台灣人應該採取什麼方式自救,應該從出頭天的目標來規劃,應該避免把「革命」與「體制外」和「追求民主」做負面的連接而影響整體的行動策略。
(作者為台灣國民會議召集人,著有《台灣民族獨立革命常識》,原載自由時報2010/01/06)




我並非完全反對體制外路線,我只是發現許多嘴講「體制外」的人不僅無真正體制外行動,卻反而以此來否定體制內路線,以致造成獨派陣營的相殘內耗,這才是我擔心的。君不見獨派之中常有一種似是而非的言論,認為參選公職就是替中華民國背書,因此呼籲不要投票。這些朋友完全不知道進入體制內一樣可以改變體制。…專制時代尚可如此,民主化的台灣,當然更能進行體制內革命
城門有開,何必爬牆?(李筱峰,自由時報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