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orum 台灣e廣場


建立台灣的信心    rdrcntr:4569 2011-03-23 15:47:30
唐納德•羅傑

唐納德•羅傑斯(Donald M. Rodgers)

對台灣來講,現在是一個很重要的時刻。在台灣這個年輕的民主歷史當中,目前是非常關鍵的時刻,我認為當前政府的主要主張,與他們選民的心聲並不和諧。在這個時刻裡,政府的所言所行與人民的看法有所衝突;在這個時刻,執政黨所推行的定位認同(identity)和理念並不符合多數人民的聲音;在這個時刻,執政黨推行的政策也沒有引起人民的共鳴。在這個時刻,台灣所走的方向可能不被多數人接受。在這個時刻,世界對台灣的支持正受到中國崛起的威脅。

我們看到台灣的政府不聽台灣人民的聲音。我們看到太多媒體不顧真實而只注重教條的宣傳和譁眾取寵。我們看到政府不願經由透明的對談來與人民溝通,卻以購買媒體的置入性行銷來誤導人民;我們看到太多當權者一心一意要隱晦真正的民意及多數人的聲音。

我們必須警覺到在民主制度下所選出的政府使用其權力來控制資訊,因而誤導人民的利益之所在,我們也必須警覺到在民主制度下所選出的政府,在國際上宣傳和多數台灣人民不一樣的認同、理想及願景,好像忘了這個政府就是由這些台灣人民所選出的。

我今天要與各位討論「民主代表」(Democratic Representation)的觀念。我將要與各位討論我如何解讀台灣多數人民的聲音,而這個多數聲音如何被輕視或誤傳。我將要與各位討論,歪曲人民的聲音將會如何威脅到台灣辛苦爭來的民主;以及,歪曲人民的聲音將會如何削弱國內及國際政策的建立。最後,我將要與各位討論台灣人民如何能夠加強在國內及國外傳達自己的聲音。

回想在1982年我第一次來台灣求學時體驗到軍事戒嚴的實情。當然那時候中國國民黨已比更以前的時期較不暴虐,但還是可看到嚴密控制的跡象。當時媒體數量不多且被極端控制,只代表政府控制的資訊。當時的政府大量宣傳中國認同、醜化台灣,並不時允諾在中國國民黨統治下要統一台灣。

即使是一個年輕的美國學生,我也感到很困惑,在經濟上如此繁榮的進步社會,而且台灣人的教育程度及識字能力也很高,為什麼還未能享有民主?我回美國後寫了一篇題為《改變的時刻》(Time for Change)的論文,文中論及中國國民黨的持續戒嚴不但不應該,而且也是愚蠢的,實際上,台灣在當時就應該民主化了。我認為民主不但會建立好的政府並解決台灣的人權問題,民主也會對台灣追求國際地位與國際承認有極大幫助。民主化的結果如何?民主的誕生事實上改進了台灣人民的生活,但這個進步是脆弱的,也必須在代表人民的程序上繼續改進,才能夠持續民主的進步。在國際上,很不幸的,台灣的民主化並沒有給台灣帶來應得的尊重與支持。台灣在國際上遇到的挫折多是因為中國對台灣主權的阻撓,但是由台灣國內向國際上發出不同的聲音也是原因之一。也就是說,雖然我們知道在台灣國內「台灣人認同」(Taiwanese identity)大幅度提高、支持統一的比例大幅下降,但是現在的台灣政府卻積極提倡「中國人認同」(Chinese identity)與中國結合(unity),即使不是與中國統一(unification)。我今天不多談歷史。當然你要瞭解自己的今日,就必須瞭解你的過去。台灣的共同定位(collective identity)與過去的共同創傷(collective trauma)密不可分,像過去的 228 及白色恐怖等事件。但我知道今天在場的各位,對這些歷史都有深度的瞭解,所以不需要在此重述。同樣的,你要知道將來要如何走,你也必須瞭解自己目前的處境。所以今天我要和大家討論台灣當前的處境,以及台灣要往何處走。

認同與台灣的國內政治

要討論台灣的政治,就不可能不討論台灣的認同問題。台灣政治的觀察家及評論家要討論台灣的選舉或任何其他政治問題時,多會焦距於認同問題上。許\多民調時常強調族群及國家認同的問題,企圖要解讀認同的傾向。我們都很熟悉以下的問題:你是台灣人或是中國人?或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你講甚麼語言?你贊成獨立、統一或維持現狀?認同是政治立場(attitude)及政治行為(behavior)的一大因素,但並不是唯一影響政治行為的因素。

不幸地,認同問題常常被不正確的表達。問題之一是,認同問題被提出的方式常常被誤導為台灣社會對這個問題是平分秋色的狀況。「統獨」兩字本身就使人覺得台灣社會一半希望統一,一半希望獨立。

從我所讀過、我自己所做的民調、以及我和台灣年輕人的交談當中,我可以很確定的說,台灣人認同不但強勁,而且不斷增強。我也非常確定,希望統一的人越來越少。以下我來証明這個看法。

2010年我來台灣渡學術休假(sabbatical)時,我做了一個民調。我對十四所大學內的941位學生做過民調,我也和許\多這些學生們談過話。由這個民調當中,以及和學生的對談中,我可以很確定的說,這些年輕人是非常台灣的台灣人。這些年輕人也有堅強的民主及人權觀,並相信必須捍衛民主及人權。我們來看看我這個民調所發現的事實(請看現場的power point)。

由以上資料你們可以看到台灣人認同的強度,但為甚麼還有這許\多混淆之處?為甚麼還有這麼多的討論?

歪曲的歷史及認同

認同發生問題的基本原因,當然是源自中國國民黨四十年的戒嚴及獨裁。在那段期間,中國國民黨積極地並以暴力來逼迫台灣人接受中國認同。中國國民黨不但完全控制國內的資訊,而且控制向國際發送的資訊,向國際上宣傳每個在台灣的人民都很驕傲的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目前仍然還有這種問題存在。

起初,當前執政的中國國民黨政府的聲明及政策造成混淆和困難。這個政府向中國及國際發送錯誤的信息。這就是我上面所說的不正確的誤導,指稱台灣國內有統獨各半的認同,甚至更嚴重誤指台灣的多數人民認同中國,並希望與中國統一。

所以,馬總統會說:「很明顯的,統一的條件尚未成熟」(2009年2月);
又說:「在這個階段,統一的時機尚未成熟」(2010年4月)。
馬總統所選用的詞句,暗示著台灣傾向統一,但還沒達到那個程度。然而我們都知道,事實上台灣是離統一越來越遠了。(請看現場power point)
馬總統也談到種族認同的問題,提倡在台灣認同中國的想法。譬如,馬在2009年說:「我希望造成可以讓人比較那一邊的制度對中國文化及對中國人比較好。」
最近,在開始慶祝中華民國成立一百年的2011年1月1日的元旦演講中說:「兩岸炎黃子孫應該透過深度交流,增進了解,培養互信,逐步消除歧見,在中華文化智慧的指引下,為中華民族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他又說:「未來一百年,中華民國要成為受人尊敬、讓人感動的國家。仁政與王道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未來我們要以這種「進取而不掠奪」的精神,積極關懷全球議題,參與國際事務。」

他又說: 「同時也證明中華民族在自由、民主的環境裡,可以走出一條嶄新的道路」;又說:「從舞蹈、音樂、戲劇、視覺藝術到影視等等都得到世界高度肯定,形成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

最近,馬總統指示說我們應稱呼中國為「大陸」,要台灣人真正接受「大陸」的觀念,使我回想起我第一次來台灣的1982年時期。簡言之,你們可以看出馬總統的所言與「認同」的民調數據大有差距。他是在對台灣人談台灣之事,但卻不斷的提到台灣人的中國性(Chinese-ness)以及做為中國人的驕傲。

我們可以看出,這並不是誠實的代表台灣人民。我認為馬政府如此做是一個很大的錯誤。這是歪曲事實,在國內引起混淆,也向北京及其他國家發送不正確的訊號,造成國際上對台灣的誤解。

我必須指出,雖然台灣人認同的程度高,但我覺得台灣的信心不夠;也就是說台灣一直有潛在的不安全感,對台灣的前途不甚肯定,覺得台灣無法自己生存而必須依靠中國。這並不是說台灣人民不覺得自己是台灣人,也不是說他們不以台灣人為傲,但總覺得不安。台灣人想:「我們不可太強烈行動,我們絕不可以激怒中國,我們不可以太公開表示我們是誰。」這種想法其實並不意外,因為他們自己的總統將台灣看成虛弱,好像必須依靠中國才能存活的樣子。

當他們的總統如此表示時,台灣人民當然難以呈現他們對台灣主權及獨立的信心。當他們在民主制度下選出的總統沒有表示對安全有堅強的信心時,台灣人民如何會對他們的「自我認同」(identity)及前途有所信心?
政府聲稱它與中國協商以求取和平與經濟發展,但政府的協商策略是基於錯誤的前提(false premises)── 台灣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台灣人意願接受所謂的「九二共識」、台灣人願意走向「一國兩制」。這是很卑微而具有潛在危險的協商策略,這種協商策略犧牲了台灣人民的尊嚴及主權,並掩蓋\了兩邊巨大差距的事實。
任何交涉的高手都知道,基於不正確資訊的交涉,不可能建立一個穩固長久的協商,但這正就是馬政府所做之事。這種協商會產生什麼結果?

當然台灣人民希望能建立並維持海峽雙方的正面關係,但要達到這個目標的最佳方法,是以實力和信心,以及正確了解雙方利益之所在與目標為基礎。以謊話建立關係,注定會失敗。雙方的差距終將引起緊張,因而導致這種脆弱關係的崩潰。在這種協商過程中,中國很清楚且毫不含糊的要達到台灣與「祖國」統一的目標。然而很清楚的是,這與台灣人民的目標完全背道而馳。

甚至「藍營」的人也必須認知政府目前協商交涉策略的危險性。這個策略是基於不符事實的前提,這個策略犧牲了台灣的完整性(integrity),並且使台灣在協商過程中處於劣勢。台灣必須尋求強化自己和強化立場的方法。

馬政府以強調中國認同來促進與中國親密關係,卻同時聲稱要維護台灣的主權。但是他所說的「維護主權」,只是保証他執政四年當中不會統一而已。主權與獨立的觀念並不止於不統一,而是包含對自己的認同及願景有所信心的義意。馬政權的政策,加上國際社會對台灣模糊的態度,將會威脅到台灣的主權與獨立。讓我們來看「獨立」的定議:

1. 不受他人的控制:自治。不附屬於其他較大的控制單位。

2. 不需求或依靠其他事務:在行動上不必徵求他人的意見。

3. 不需求或依靠他人(的照顧或生計)。

4. 展現自由的願望:(獨立的態度)。

因此,獨立的觀念並非只是取決於世界承認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也意味著台灣要有獨立生存的機能,不必過度依賴任何其他國家。這與信心有關,所以我往下就要和各位談談信心的問題。

事實上,依照上述的「獨立」定議,現在的政策大大犧牲了台灣的獨立自主。台灣會過度依靠中國,而且這種軟弱的信息讓國際社會得知之後,將會削弱台灣保衛自己的能力。

因此,台灣在目前的情況下該採取何種策略?面對政府這種卑微的形象、軟弱的協商、以及在國際上脆弱的地位,台灣人民該如何做出適當的回應?

建立台灣人自尊與信心的方法

我認為這必須由台灣國內做起。台灣國內必須要有建立台灣人自尊及信心的措施。在國內加強台灣人的信心,最好是可以提升台灣的民主,如此將可以向國際社會投射自己的實力。目前台灣向國際發送的混淆信息,使國際社會很容易忽視台灣國內的真實狀況。他們很簡單就可以說:「你們自己在民主制度下選出的總統說你們是中國人,我們必須尊重你們總統的意見。」

我們必須盡力加強「台灣人認同」。民調顯示台灣人民自認為是台灣人,我認為要加強台灣人認同,就必須對台灣的現況及未來發展出更大的信心。加強台灣人認同並不需要對於「台灣人」有一個非常清楚的定義,因為太清楚的定義將會造成排他性。加強台灣人認同是要讓台灣人自我認定是台灣人,並對自己的身分認同與國家認同具有信心。

我們現在來討論建立信心措施的構想。在這個中國國民黨正在建立「兩岸」互信之時,台灣國內需要一個有力的領導群來設計建立國內信心的措施。我認為台灣必須要有堅強的「信心建立措施」(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才能與中國做有義意的交涉,也才能在國際上與他國建立堅固的關係。沒有這個堅強的「信心建立措施」,台灣將無法在國際舞台上代表自己來保衛台灣的主權及尊嚴。

什麼是「信心建立措施」?如何來推行「信心建立措施」?一些措施是以深思及實際的政策來強化台灣的經濟及社會建設。另一個是要求政府必須正確的代表人民。其他則是比較思考性及心理上的建設,包括公開及誠實的探討台灣獨特的歷史、文化、自我認同、以及台灣在世界上所處的地位。

當然有些事情是台灣人無法控制的,但有許\多是台灣人可以控制的。重要的是將焦點集中在台灣人可以控制之事,將這些事情改進之後,再向國際社會傳佈這個「台灣典範」。以下是一些必須談到之事:
民主-代表人民
人權及社會公義
經濟機會
信任與道德
原住民的權利
環境保護
觀光事業

台灣人民必須用心來探討及解釋自己獨特的歷史及現實。台灣不是像馬總統所說的一樣,台灣並不是一個帶有台灣特質的中國社會,台灣是一個獨特的台灣社會。世界上沒有其他一個國家與台灣相似,所以台灣可以獨特地對世界有所貢獻。

基本上這是一個台灣尊嚴的運動。這個運動是建立在健全的政策及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上,這個運動必須包括台灣國內以及和國際社會的溝通。這個運動必須鼓勵每一個台灣人參與建立,並提倡台灣及台灣人的成就與力量。我們必須甩掉瀰漫在台灣社會與政治上的不安全感,並擺\脫過度強調依賴「中國大兄」的必要性。台灣人實在是擁有許\多值得驕傲之處,也有許\多足以貢獻國際社會的地方。

我建議成立一個草根運動並加強與國外非政府組織(NGO)的聯繫。在當前的情勢,我們無法依靠台灣政府來發揚台灣人的文化、認同及國力,而許\多外國政府也將會漸漸忽視台灣的聲音。因為你們的政府不為你們發聲,不在國際上正確的代表你們,你們就必須尋找出自己發聲的管道。

結論

我們無法接受國際社會不給台灣認適當的尊重,我們更不能接受我們自己選出而應當代表我們利益的政府,正在出力損貶台灣人的自尊和台灣人的利益。

這必須改變!這是台灣人必須站起來的時刻,以他們這塊美麗的寶島、他們獨特的歷史、他們在經濟上及政治上的成就、他們在國際社會的重要性、以及他們能對世界未來的貢獻為傲。除非台灣人選出與他們有共同信念、要將台灣建立成一個更美麗、國力更強的國家的民意代表,否則美夢將無法成真;除非台灣人站起來選出與他們有共同理想、要使台灣更進步、將帶領台灣進入國際社會成為先進國家的領導人,否則美夢也無法成真。這是台灣人民的權利及責任,台灣必須成為一個更民主、更有影響力的國家。我們絕不能接受比這個願景更小的目標。在最後,我要說我對台灣人有極大的信心。我相信他們熱愛自己的國家,我相信他們熱愛自己的民主和主權,我相信他們具有共同的智慧及創造力,來為他們的前途開闢一條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