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中國進入冷戰 rdrcntr:5034 |
2011-08-22 12:00:32 |
宗像隆幸 |
美國與中國進入冷戰
國名改為台灣共和國,台灣要獲得國際社會承認的絕好機會來臨
侯榮邦 譯
美國政府終於視中國為「潛在敵國」,為阻止中國擴張霸權,著手與亞洲,太平洋諸國連攜,逐漸形成中國包圍網。其中最大的爭議點就是南海。因為若中國支配南海,則中國能夠支配視南海的航線為生命線的各國。台灣位於扼有南海出入口的地政學上要衝。台灣以主權獨立國家獲得國際社會的承認而加入防衛南海諸國的一員,則得確保南海的自由航行。
台灣將國名改為台灣共和國,與世界各國建交的絕好機會來臨了。台灣被國際社會孤立的是來自於1971年美國改變「中國封鎖政策」,使中國以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加入聯合國時,以中國代表占有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地位的中華民國被聯合國驅逐而被世界各國斷交。爾來40年,美國大大改變對中國政策,即美國與中國進入冷戰。過去,以美國為中心的各國與蘇聯為中心的各國之冷戰,經濟上也各形成經濟圈而對峙。但是,現在美國與其他亞洲.太平洋諸國,在經濟上都與中國有相當的關係。所以新冷戰是一方面與中國維持經濟上關係,他方面阻止中國擴大霸權。
目 錄
1 2次的中東戰爭使美國失去餘力而容認中國橫行
2 歐巴馬總統、180度改變對中國政策
3 台灣孤立於國際為世界最大的異常事態
4 蔣介石的占領為台灣惡運的開端
5 尼克森總統180度改變「中國封鎖政策」
6 不可思議的周恩來與季辛吉的外交交涉
7 尼克森總統政權的大失敗使解決台灣問題失去良機
8 尼克森總統犧牲台灣而得到的越南和平協定,2年間就被廢棄
9 中華民國被聯合國驅逐,使台灣獨立運動遭受莫大打擊
10 斷交後,規定美國與台灣的關係之台灣關係法
11 蔣政權最後的大彈壓
12 李登輝總統時代的台灣民主化
13 美國政府也說「台灣若放棄『一個中國政策』,得以建交
14 人民自決的權利為全人類認定的基本人權
15 建立台灣共和國,符合世界利益
16 若瞭解台灣的情況,世界將會支持台灣共和國的建立
17 這樣做就能建立台灣共和國
1. 2次的中東戰爭使美國失去餘力而容認中國橫行
2000年3月,台灣舉行第2次國民直選總統時,美國政府唯恐若民進黨的陳水扁當選的話,中國將武力犯台而引發戰爭。因為美國依據台灣關係法有防衛台灣的義務,所以中國攻擊台灣時,很可能發展為美中戰爭。民進黨的黨綱列有台灣獨立,而中國威嚇「台獨會引發戰爭」,所以美國政府唯恐民進黨政權的誕生將成為戰爭的原因。1945年日本第2次世界大戰敗北以來,一直由中國國民黨統治著台灣,所以這是台灣首次政權輪替。
所謂台灣獨立,非自中國的獨立,台灣是與中國不同的一個獨立國家。民進黨目標是依據公民投票將中華民國國名改為台灣共和國,將此現實法制化。這樣一來,中國將失去「統一」台灣的正當性,所以「會戰爭」作威脅來使柯林頓政權向台灣施加壓力。因此美國的壓力、陳水扁總統在就職演講中不得不說「只要中共對台灣沒有發動武力的意圖」,「我在任內不宣布台灣獨立,不變更國名,不作統獨等變更現狀的公民投票」。
2001年1月,批判柯林頓總統這種屈從中國的態度的喬治.布希就任美國總統。布希總統對中國與台灣將訂定如何的政策備受關注,惟美國發生同時多發的恐怖攻擊,使狀況為之一變。9月11日,被恐怖分子挾持的兩架民航機衝撞並立於紐約的世界貿易中心2棟大樓,大樓炎燒倒壞,另外一架相繼衝撞國防總省。此恐怖攻擊震驚世界,尤其是美國人民受到莫大的打擊。據說布希總統在這一天的日記寫著「今天,21世紀的珍珠港攻擊勃發了」。執行此恐怖攻擊者為賓拉登所領導的開達組織。支配阿富汗的回教徒的激烈組織塔利班與開達連攜訓練多數的恐怖份子,為美國所熟知的。
布希總統對塔利班政權警告「引渡賓拉登,否則要進行攻擊」,但被塔利班拒絕。9.11事件發生不到一個月的10月7日,在布希命令下,美國開始進攻塔利班。總統選舉苦戰而當選的布希總統,其支持率僅約50%,惟此適時火速的攻擊,其支持率上昇近90%。這充分表現美國國民斷然支持反恐戰爭的意志。但是,10月31日的紐約時報登載著『阿富汗戰爭不會重蹈越南戰爭之覆轍嗎』,即有人憂慮阿富汗將淪陷戰爭的泥沼。
1979年蘇聯為擁護弱小的親蘇政權而介入阿富汗內戰,惟10年後不得不撤兵。此不利的戰爭,使蘇聯提早瓦解。1881年英國以阿富汗為保護領,惟被反英鬥爭所困,於1919年承認阿富汗獨立而撤退。為了不陷入蘇聯與英國之覆轍,應在短期間對塔利班與開達施以重大打擊,使塔利班醒悟支援恐怖分子的不利之處,然後美軍應從阿富汗撤退。但是,塔利班與開達逃亡到邊境,12月,阿富汗成立親美政權,使布希總統開始準備伊拉克戰爭。這是有情報顯示伊拉克的海珊政權在支援恐怖分子,並秘密製造大量的破壞武器。
2002年1月,布希總統在演說中說「伊拉克.伊朗與北韓為惡的樞軸」。但是,對侵略科威多的海珊政權,布希總統的父親老布希總統於1991年發動波斯灣戰爭,使伊拉克遭受致命的打擊,開發核子武器的設施完全被破壞。波斯灣戰爭是基於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決議,以美軍為中心的多國籍軍隊施行作戰,戰後對伊拉克實施經濟制裁,但聯合國監視國明言沒証據証明伊拉克在開發大量破壞武器,美國也花了一年數個月議論攻擊伊拉克的是非。當時,上院議員的歐巴馬總統說「不符合國益的愚蠢戰爭」而反對攻擊伊拉克,冷靜地凝視現實,也許\這是當然的判斷。
2003年3月20日,布希總統宣布開始「伊拉克自由作戰」,他說明其目的是為阻止大量破壞武器的開發與支援伊拉克的民主化,使國民從壓迫中獲得解放。以美軍為中心的有志聯合軍立即殲滅伊拉克軍逮捕海珊。但是,卻沒有開發大量破壞武器的形跡。海珊政權崩潰後陷入內亂狀態,使美軍失去撤退的機會,美國也從此陷入伊拉克的泥沼之中。美軍以伊拉克戰爭為重點的期間,在阿富汗的塔利班勢力重振,使美國在阿富汗也陷入泥沼中。
美國在兩次中東戰爭苦戰時,正是中國擴張勢力的良機,一方面急速擴大軍備,他方面對周圍諸國加強壓力。使台中的軍事均衡有利地傾斜中國。布希政權唯恐台灣海峽發生戰爭,容認中國的要求,對台灣或大或小施加壓力。
例如,相當於台灣駐日大使館的名稱為「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好像是台北市的機構,按例應冠以「台灣」改稱為「台灣駐日代表處」,但是美國務院卻不允許\變更名稱。又如台灣公營企業的中國石油與中國造船的名稱也不可以變更為台灣石油與台灣造船,美國務院連這種小事也要向台灣施加壓力,真是不可思議。鮑爾美國務卿在北京順中國之意說「台灣不享有主權,台灣不是獨立國家」,這種發言很容易讓人誤解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
又布希總統所稱「惡的樞軸」中之一國北韓委由中國阻止其開發核子武器。但北韓是依靠中國供給石油與糧食始得生存的國家,所以非中國容許\不可能開發核子武器。對中國來說北韓是唯一的屬國,有其利用價值中國才會容許\北韓開發核子武器。2006年10月北韓曾施行地下核子武器的實驗以威嚇日本與韓國,同樣地中國也能夠利用去威嚇日本與韓國。
2008年10月布希總統不顧日本的反對,解除被指定為支援恐怖組織國家的北韓。
2、歐巴馬總統、180度改變對中國政策
2009年1月,歐巴馬以壓倒性大勝利當選美國總統。對中國政策,歐巴馬總統繼承布希路線,姿態頗低。
7月27日,美國政府與中國政府的會議中,歐巴馬總統斷然地說「美中關係在世界上比任何2國關係更重要」。9月23日,歐巴馬總統在聯合國大會中,說「美國與中國進入基於互相的利益與尊重的關係時代」的重視中國的演說。
如此美國對中國重視的結果,所謂「美中G2論」時有所聞。此種思考表示將以美國與中國兩國為中心來解決國際問題,尤其是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問題。
但,到2010年美國對中國政策起了莫大的變化,即經濟上美中有密切關係,各種方面兩國須互相協力的事也不少,但是政治上卻明顯可以看出歐巴馬總統對中國政策作了很大的轉變。
2010年1月美國發表出售台灣防衛性武器而激怒了中國。迄1979年美中建交為止,美國承認台灣的中華民國而締結相互防衛條約。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後,制定台灣關係法,以協力防衛台灣,並繼續供給武器。所以美國出售武器給台灣早已非中國要憤怒的事。
中國之所以憤怒也許\是歐巴馬總統曾說過「美中關係比世界任何兩國關係更重要」,而期待美國不會妨害其建國以來的願望之「統一台灣」。中國的領導者中,不少想以併合台灣為突破口來確立亞洲・太平洋地區的霸權。例如,2005年4月,在中央軍事委員會擴大會議中,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並曾兼任國防部長的中國軍長老遅浩田作過如下激烈內容的演說。
遲浩田認定「現代為戰國時代」,並說「僅具有霸權才是大國,不具霸權將被他國所支配」,「台灣海峽之戰非勝不可,若戰敗將產生比甲午戰爭的敗北更悲慘的結果」,「全面殲滅日本,使美國成為障礙體,唯有核子戰爭始得達成此任務」。毛澤東也說過「核子戰爭不足畏」,惟遲浩田進一步說「以核子戰爭殲滅日本以報甲午戰爭之仇,並給美國致命一擊」。真是遲到一世紀堀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軍頭在異想天開。現任時代的遅浩田強力主張建造航空母艦及軍隊現代化,如同遲浩田的主張,中國軍事上包括航空母艦的建造等軍隊現代化一直向前推進。遲浩田演說以後,劉亞州及朱成虎等中國軍隊的有力領導者開始公開談論「太平洋分割為東西,其西方由中國支配,東方由美國支配」。
2010年5月,美中戰略對話以來,中國開始主張「南海為中國的核心利益」。中國對西藏與台灣使用「核心的利益」語言,是意味著這些問題無法讓步。自從1970年代,中國開始占領南海諸島。南海有台灣,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周邊諸國家主張對其具領有權的諸島嶼。1988年3月,不辭與越南海戰占領南沙諸島的幾個島嶼,可說相當強勢地占據多數島嶼。1992年中國以這些島嶼為根據制定領海法,規定南海的大部分為自國領海。其規定包括釣魚台的東海大部分為中國的領海也是依據此領海法。
對亞州・太平洋多數國家來說,通過南海的航線可說是其生命線。其中也有非通過南海無法與他國交易的國家。東亞及東南亞多數國家從南海通過麻六甲海峽與印度洋的各國交易,甚至從中東輸入原油。從日本等東亞・西太平洋進入南海的航線有台灣海峽與台灣・菲律賓間的海峽,但是台灣海峽水淺,靠近菲律賓的呂宋海峽也多淺灘,所以大型船舶都由靠近台灣的巴士海峽通過。若中國占領台灣,只要在連接著3,000公尺級山嶺的中央山脈配置多數短距離飛彈,中國就能夠支配巴士海峽。因此中國若置台灣於其支配下,從東亞、東南西、西太平洋各國也置於霸權下,則容易利用這些國家的資本、技術與資源等。
這樣一來,中國將比置東歐諸國於霸權下,打過冷戰時代的蘇聯更具有強大的力量,連美國也將瀕臨存亡危機。為防止中國置東亞・西太平洋於其霸權下,有關諸國務必建立密切的連帶關係。
2010年10月在越南召開的東協組織(ASEAN)為中心的會議中,柯林頓美國務卿強調「南海的自由航行,是有關美國的國家利益,並說「有關南海諸島的ASAN諸國與中國對立時,必須由美國也參與的多國家間協議解決」。可說被中國威壓的南海沿岸諸國出現強力的夥伴。很快地在同年8月,美海軍與越南海軍於南海舉行聯合演習。
同年9月7日,對在東海的釣魚台附近的中國漁船,日本海上保安庁的巡視船發出侵犯領海的警告而靠近時,中國漁船衝撞巡視船後逃走,然後再衝撞正在追跡的另一隻巡視船。巡視船捕獲中國漁船,並以妨害公務執行嫌疑逮捕船長。中國政府幾次召見駐中國的日本大使,以其位於東海的釣魚台屬中國領海,而抗議其為不當的逮捕。9月13日,日本讓船長以外的船員14人歸國,也還了漁船,惟為使日本釋放船長,中國卻逮捕完全無關的在中國日本企業的職員以施加壓力。這種漁船去衝撞巡視船的情形非普通漁船長的行為,所以可視為中國為試探日本政府的反應而故意製造的事件。美國務院以「美日同盟為亞洲和平與安定的基石,釣魚台為美日安保條約適用的對象」而後援日本,惟本來就採取屈從態度的民主黨政權,屈於中國的壓力使日本於9月24日,以保留處分權釋放中國漁船長。
同年10月8日,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發表頒獎給中國人劉曉波和平獎。劉氏是為要求中國民主化而起草「08憲章」,被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名判刑11年而服刑中的異議人士。中國外交部立即召喚駐中國挪威大使加以抗議,並開始對挪威政府施加壓力。中國政府將劉曉波夫人軟禁於其住宅,並禁止劉氏親族參加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典禮。因中國的壓力ASEAN諸國中的越南、菲律賓、印尼等駐挪威大使也沒參加頒獎典禮。
12月10日,在歐士羅舉行的頒獎典禮,劉氏要坐的椅子空席,近邊掛上他半身相片。得獎人座位空席是諾貝爾獎史上第一次。諾貝爾獎委員會的楊遇朗委員長致詞時說「得獎者不在席感到遺憾,現在他一個人在監獄忍耐著孤獨,夫人與近親也不能夠出席,僅以此事實就得以表示頒獎的必要性與適當性。此次的頒獎典禮與相片廣泛地被報導。中國此國家只要求民主化就被判以重刑的專制獨裁國家,使國際社會印象深刻。
同年11月歐巴馬總統訪問印度、印尼、韓國、日本。他訪問韓國、日本是為強化同盟關係,而訪問印度與印尼是為要建構對中國防衛問題的協力關係。
尤其是印度認為這是美國對中國政策的戰略上大轉變,大為歡迎。中國不只在陸地國境線對印度不斷施加壓力,並在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巴洛斯坦、緬甸建設中國海軍能夠利用的軍港,從海上包圍印度。中國的人口約13億5千萬人,印度約12億人,兩國均為世紀超級人口大國,經濟成長顯著。中國以所謂真珠首飾」建立印度包圍網,企圖將東亞・西太平洋、印度洋全部置於其霸權之下。美國因採取所謂「G2」的親中國政策而使印度陷入困境,現在對美國的戰略轉變大為歡迎而積極與美國建立協力關係。
2011年11月14日柯林頓國務卿說「所謂G2是不存在的,美國與日本、韓國、泰國、澳洲、菲律賓具有堅強的同盟關係」。這是柯林頓國務卿意識著將在4日後訪問美國的中國胡錦濤國家主席,所作牽制中國的發言。美國與日本堅強的同盟關係,在2個月後發生的東日本大震災獲得充分的証明。
3月11日東日本大震災發生,早晨歐巴馬總統在華府說「美國與日本的友情與同盟不會動搖,美國將盡全力救援日本」之後立即命令美軍開始救援活動。依此命令,美軍立刻發動「友人作戰」。仙台機場與周圍的道路因海嘯受泥沙與瓦礫所埋沒,機場的復元還沒著落,3月16日,從琉球的美軍基地派來特殊飛行中隊,利用降落傘將隊員與建設器材降落地面,僅僅數個鐘頭就整修昇降道路,使大型運輸機能夠昇降而開始運輸援助物資。美軍的友人作戰所投入的兵員18,000人,軍艦為航空母艦林肯號以下19隻,飛機140隻。美軍長期與自衛隊共同從事救援活動,也從事搜索死亡者,如此美軍的活動勝過任何條約及約束,充分証明堅強的日美同盟關係。
同年2月8日,美軍高層馬連參謀總部議長發表「國家軍事戰略」,強調關注中國擴張軍備同時,今後數十年間繼續維持美軍在東亞的戰力。2010年2月,美國防部發表「4年檢視一次國防計畫=QDR」的安全保障戰略基本方針。基於此QDR決定的「國家軍事戰略」,表明美國軍事戰略的大轉變。
此「國家軍事戰略」規定協助日本自衛隊海外活動能力的提昇以及強化與東協組織(ASEAN)的關係,甚至規定協力維持台灣的自衛能力等。呼應美國此軍事戰略,越南決定增加潛水艦等加強軍事力的方針,為維護自國的權利與航行的自由,與美軍協力,容許\美國軍艦得利用加馬蘭灣等自國的港口。菲律賓則決定擴張南沙諸島中的巴加沙島的飛機跑道,菲律賓支配下的9個島嶼設置防空雷達,配備高速巡視船等加強與美軍戰略協力關係的方針。
為阻止中國霸權的擴張、並加強東亞的防衛體制,美國不脫出阿富汗及伊拉克的泥沼不可。歐巴馬總統預定到2011年底美軍完全撤退伊拉克,阿富汗的美軍也從2011年7月開始撤退,到2014年將治安權限移讓給阿富汗,撤退全部的美軍。
2011年5月2日,美海軍特殊部隊終於成功\格殺潛伏於巴基斯坦首都近郊的開達領導者賓拉登。打倒最大恐怖組織的領導者,可說是美國對反恐戰爭的一大勝利,對美軍要撤退阿富汗也有所幫助。
同年3月19日,美國、英國、法國等空軍開始攻擊以武力鎮壓人民的利比亞獨裁者格達費的軍隊,但3月底美軍將指揮權交給北約組織(NATO)。也許\歐巴馬總統的思考中,認為美國正欲脫出伊拉克及阿富汗的泥沼,不可在非洲重新陷入泥沼。
同年5月7日、8日,在印尼雅加達召開東協(ASEAN)首腦會議,8日閉幕後發表的議長聲明關於南海領有權問題記載「最好由2國間或有關國家間處理」。此為對主張「2國間交涉」的中國用心的結果,因遭越南反對,11日再發表的議長聲明則刪除此部分,重新改寫為「加盟國臨席共同協議」。雖規定由東協加盟國共同與中國交涉,但是不乏對中國壓力軟弱的國家,不容易並行齊走,議長聲明採用中國不贊成的事項,也許\是期待美國的支援吧。
同年6月4日,美國防部長傑茲在新加坡召開的亞洲安全保障會議上強調為抑制中國在南海的霸權主義行動,美國要在此地域維持軍事力的優勢,並加強同盟國等的關係。傑茲國防部長決定在新加坡配備美海軍的「新型沿海域戰鬥艦」,因為中國主張「南海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所以美國此決定明顯是為確保在南海的自由航行。又他曾說由於東日本大震災美軍所作的「友人作戰」,「日美同盟更加強而有力」,惟此作戰不止於對同盟國的救援活動,也表示加強日美安保體制也是其目的之一。而且傑茲防部長又說,「美國雖裁減國防預算,但美國會加強與亞洲・太平洋地域的同盟國關係,維持堅強的軍事力量,與同盟國共同對付潛在性敵國」。此「潛在性敵國」是指中國自不待言。
被傑茲國防部長指為「潛在性敵國」的中國梁光烈國防部長辯解說,「中國軍的近代化是以國防為目的,中國不追求霸權,南海的狀況穩定,航行的自由沒問題」。但是擁有次於美國與俄羅斯的強大核子戰力以及世界最大的陸軍的中國,不可能出現欲施以侵略的國家,現今世界,中國突出的加強軍事力量,說是以國防為目的或許\沒人會相信。越南在南海的漁業及調查活動,不斷遭受中國妨害。其國防部長泛光泰恩對中國梁光烈國防部長要求其關於南海的發言,「以實際行動証明之」。菲律賓的國防部長伽茲明也批判謂,中國在南沙諸島的新建造物是「違反東協與中國的合約」。受到中國的軍事上、經濟上威脅的東協諸國,能正面批判中國的不多,有美國強力支援為後盾才能作如此的發言。
如以上的描述,可以明顯看出以美國為中心的阻止中國擴張霸權的中國包圍網快速在形成。
3、台灣孤立於國際為世界最大的異常事態
台灣是不受任何國支配的獨立國家,但是,台灣已40年間孤立於國際社會。現在國際社會有193個國家被承認為主權獨立國家(註:2010年7月非洲南部的蘇丹舉行住民投票,結果99%的人民贊成獨立,故蘇丹共和國宣布南蘇丹共和國獨立,並被國際社會承認,因此世界的主權獨立國家成194國),它們互相建交締結條約,加入以主權獨立國家為加入資格的各種國際組織。除了自己不希望加入的羅馬教皇的梵諦岡市國外,192個國家都加入聯合國。只有台灣不能與外國締結條約,不能加入重要國際組織,而被疏外於國際社會,可說是現代世界最異常的事態。國際社會與台灣都沒有使此異常事態正常化的動作,也許\是因為此異常事態長久持續而不感到異常之故。
台灣絕不是小國。台灣的面積36,000平方公里居世界第134位,比面積少的32個國家加起來的總面積廣大。台灣的人口約2,300萬人,比澳洲與羅馬尼亞多,居世界第48位,約等於人口少的49個國家的合計人口。2010年台灣國內總生產(GDP)約4,300億美元,比丹麥與阿根庭多,次於瑞典,居世界第21位,是經濟先進國。
台灣以外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為主權獨立國家的有巴勒斯坦。1996年巴勒斯坦成立暫定自治政府,約旦川西岸與伽沙地區合計領土面積為6,000平方公里,人口約390萬人,GDP約30億美元。跟台灣比較,領土為6分之1,人口也6分之1,GDP為140分之1。連此巴勒斯坦也被視為在數年內得以加入聯合國,台灣加入聯合國的能見度卻還模糊不清。
台灣孤立於國際社會,使亞洲・太平洋,甚至世界的和平受到威脅,因為中國主張行使武力「統一台灣」。台灣若與世界各國同樣被承認為國際社會平等的一分子則以武力進攻台灣顯然是侵略行為,從而中國就難以進攻台灣。如此一來,美國協助防衛台灣的立場,將比現在輕鬆多了。台灣孤立於國際社會的異常事態之正常化,不僅對台灣,對世界也是必要之善。
台灣要實現參與國際社會,首先必須知道為何產生如此異常事態。為此需溯及第2次世界大戰終結時。
4、蔣介石的占領為台灣惡運的開端
1945年第2次世界大戰終結,戰敗國被迫放棄全部殖民地。不久,世界性人民自決的氣勢高漲,戰勝國也不得不放棄殖民地,亞洲、非洲、太平洋等殖民地紛紛獨立。
但是,日本的殖民地台灣被以蔣介石為總司令官的中國國民黨軍所占領,因而不能達成獨立。與台灣同樣為日本殖民地的朝鮮半島,美國占領南部蘇聯占領北部,惟1948年,南部獨立為大韓民國,北部獨立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1945年9月2日,日本的投降文書由日本與聯合國的代表署名,接著聯合國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立即發布一般命令第1號,對日本本土上與日本的殖民地及占領地的日本軍,指定其投降的對象。台灣的日本軍投降的對象被指定為蔣介石總司令官,從而中國國民黨軍占領台灣。
麥克阿瑟是遵從美國總統杜魯門的指令而發布此命令,惟杜魯門作此指令,其原因在於開羅宣言。所謂開羅宣言是1943年11月,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3人在埃及的開羅召開會議後發表的聲明,只不過是供媒體報導用的消息而己,既不是條約也不是協定,也沒有3人的署名。開羅宣言記載「日本從清國竊取的滿州,台灣及澎湖島全部地域歸還中華民國」,波茨坦宣言則記載「開羅宣言的條項務必履行」。羅斯福在開羅宣言加上此條項,其目的為鼓勵被日本軍追擊而退到大陸內地的蔣介石。但是,台灣不是美國的領土,所以美國總統沒讓渡台灣的權利。波茨坦宣言是為勸告日本投降,因戰爭而發生領土變更依據和平條約為原則,所以沒和平條約的規定,勸告投降不能產生領土變更。
1951年,與日本作戰的聯合國大多數國家48國在舊金山與日本締結和平條約。被日本合併前朝鮮半島是一個獨立國家,其在1948年獨立時,即依此和平條約的規定「日本國承認朝鮮獨立」予以追認。日本在舊金山和平條約放棄台灣與澎湖島惟沒規定其歸屬,所以台灣與澎湖島在國際法上的地位未定。1952年日本與蔣介石的中華民國締結日華和平條約時,蔣介石強力要求「承認台灣與澎湖島為中華民國的領土」,惟日本主張「日本對放棄的領土不具任何權利」的結果,僅追認舊金山和平條約的決定而告終。而蔣介石也承認台灣與澎湖島的國際法上地位未定。
蔣介石占領台灣後,沒收日本國與日本人在台灣所有的全部土地與企業,以及個人財產。此等龐大的資產大都變成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的資財。因此中華民國的資產急增,中國國民黨成為世界最富有的政黨。占領台灣的國民黨有力者之輩也不少人將舊日本資產據為私有財產。中國內戰時期,將兵在占領的敵地上進行掠奪已成習慣,在台灣也進行掠奪,被害的台灣人不在少數。
美軍之中也有人預料會有如此慘狀而提出意見書,主張「台灣在蔣政權的管理下,將被搾取,應將台灣置於國際管理下」。美國與日本開始戰爭不久,美軍的戰略是占領台灣以孤立在南方展開作戰的日本軍。美軍為統治占領後的台灣,設立台灣調查班。被任命的負責人是在日本從事研究活動後,在台灣的高等學校有教師經驗的柯喬治(George H. Kerr)。柯氏列舉二點理由主張不應使蔣政權管理台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