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orum 台灣e廣場


台灣民主與東亞區域和平    rdrcntr:3495 2011-09-15 15:52:17
蔡英文
民進黨主席

羅福全理事長、安倍晉三前首相閣下、王金平院長、從國外來參加這次會議的菅義偉議員、長島昭久議員、葉望輝先生,各位關切亞太區域安全與台海和平的先進、各位貴賓們,大家早安!

今天很榮幸應邀參加「亞太區域安全與台海和平」國際研討會並致詞,要對於一直熱心關切台灣民主、和平與安全的主辦單位「台灣安保協會」及贊助單位「台灣民主基金會」表達敬佩之意。

台日關係與民主台灣

首先,因為有多位來自日本的朋友,所以本人要藉此機會再次的對日本民眾在311地震後表現出的冷靜、沉著以及災後重建的強烈意志與勇氣,表達最崇高的敬意。台灣人民在第一時間把對日本震災的關懷付諸於行動,民主進步黨也率先發起民間自發性的賑災募款。不論是台灣全國總計超過160億日幣的援助款,或是民間自發性捐贈的物資,甚至到後來日本網友串聯募款來台灣刊登廣告,答謝台灣人對日本的支援,這些感人的故事都讓東亞各國,甚至是國際社會深深的體驗到,台灣與日本人民的心其實是緊緊鑲嵌在一起的。

台灣人民對日本深厚的情感,有一大部份源自於兩國獨特的歷史紐帶跟人民之間密切的交流。但最重要原因之一是在二次大戰後,日本秉持追求和平的精神,不但打造了「made in Japan」的品牌而完成了傲視國際的經濟奇蹟,更在這過程中落實了令人欽佩的民主體制。台灣人民在思考自己的政治經濟社會體制的發展時,日本一直是最重要的參考對象之一。我們誠心的期待與相信,日本定能克服震災所留下的創傷,確立穩定的政治經濟體制,再次的製造日本奇蹟,重振往日光榮。

中國的崛起與東亞情勢

今天,台灣經歷過「民主化」的洗禮,正朝向一個更成熟的民主國度前進。在這個過程中,台灣面臨諸多挑戰,其中,由於中國的崛起,台灣位處這個變動中的國際環境的最前線,則是最嚴峻的挑戰。中國歷經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其龐大的生產能力與國內市場,儼然成為全球性的力量,其軍事力量的快速擴張,也強烈的衝擊了世界地緣政治的戰略格局,東亞情勢更是深受影響。
首先,「台海局勢」並未因兩岸關係和緩而出現真正的和平,迄今仍充滿不確定性。台灣國防部在7月公布的《國防報告書》中便指出,中國迄今尚未宣布放棄武力犯台,在沿海仍部署一千多枚導彈。中國本身也在今年3月公布的《2010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中,認為軍事鬥爭的主要任務還是以推進東南沿海方向「反獨促統」的大規模作戰準備。美國國防部在上個月發表《中國2011年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中更指出,中國2010年的軍事現代化以台灣想定為主的方向並沒有改變,台灣仍是中國主要的戰略方向,而且台海兩岸軍力持續向中國傾斜,台海發生衝突的可能性依舊存在。

其次,受到中國奧援而能夠維持獨裁政權的北韓,因處於領導人的世代交替敏感時刻,不但開發核武,更頻頻的對南韓進行軍事挑釁,包括2010年南韓海軍天安艦遭北韓魚雷擊沉事件,造成多名官兵死亡;同年11月又發生延坪島事件,導致島上軍民皆有死傷。

至於「南海主權爭端」則存在已久,雖然中國在2002年與東協各國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但並無具體落實,中國也持續在南海採取一連串演訓及海上維權行動,並在2010年3月將南海宣示為「核心利益」。同年7月底,中國更在南海集結北海、東海、南海三大艦隊主力使區域內對立惡化,逼迫了美國不得不派遣航空母艦進入南海以避免衝突持續惡化。但中國仍持續驅趕菲律賓及越南籍之漁船,手段之強硬已醞釀成這些國家人民的反中情緒。

如何因應東亞的這些熱點與事件,是維持區域和平與穩定的最重要事項,也是東亞各國的共同責任。民主進步黨認為,針對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台灣至少可從下列幾個方向對區域發揮貢獻:第一,我們認為堅持公義的普世價值是讓區域內各國對等、實質交往的基礎。第二,我們應該鞏固與美國的戰略夥伴關係,重建並深化戰略互信與戰略共識,重視台美雙邊利益。第三,我們必須強化與以日本為首的亞太國家之多元性合作與對話。第四,我們會就各種傳統及非傳統型威脅的議題,積極參與區域安全事務,強化區域安全合作交流。

對於與中國的關係,我們主張在對等、互惠的原則下,通過多層次的對話,建構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同時,我們期盼能以公民社會在台灣歷史發展中發揮正面作用的經驗,來關注中國公民社會之發展,促進雙方公民社會多層次、多面向之社會與文化的自主交流與對話。

換言之,對台灣而言,在處理區域性問題時,我們必須明確的支持以美日同盟為主軸的區域秩序,並在既有的國際規範裏解決紛爭。而在處理兩岸關係時,我們必須能夠兼顧美日及國際社會的利益,透過有一貫性的對話來追求穩定。但不論是區域議題或兩岸議題,台灣本身擁有一個健全的民主機制,同時藉由公民社會的成長來促使中國能有好的政治改革,都是最根本的要素。

台灣的民主與中國的崛起

根據美國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2011年公布的全球各國自由度評比,台灣被列為自由國家,但中國仍為不自由國家。台灣的民主自由是許\多前輩們努力奮鬥的結果,得來不易,也是台灣人的驕傲,更是台灣的共識。可惜的是,國民黨不論是在政黨交流的「國共論壇」,或是在馬政府進行協商而已經召開六次的「江陳會」裡,絲毫沒有討論到民主議題。國民黨政府多次提到我們可以與中國分享台灣的民主經驗,共同來協助中國朝民主化方向發展,但反觀過去3年,我們擔心的是,國共「以黨領政」的平台,不但有可能造成台灣民主的倒退,同時對於中國的民主化也毫無貢獻。

就長遠的發展觀點來看,兩岸關係的改善與穩定主要取決於中國是否走向民主化之路,中國民主化一直是影響我們兩岸政策進程及台海關係穩定的關鍵因素。民主與人權是台灣最重要的資產,台灣應更積極的在中國民主進程上,助其一臂之力。只有當中國民主化,雙方才可能在相同制度的基礎上,穩定的互惠往來。

民主體制與東亞區域和平

唯有「民主體制」在各國持續發展鞏固,我們才能有一個真正和諧的世界。有更多的國家擁有民主體制,並能夠承擔起應有的國際責任,我們就更能夠建構出可長可久,和平穩定的區域秩序。事實上,民主體制與和平的相關性在國際社會已有廣泛的支持,並可歸類為規範性及制度性的兩種論點。

首先,就規範性論點而言,民主將促成爭端當事國容忍彼此之間的差異,而非強壓他國接受本國觀點;彼此之間在國際場域中進行良性競爭,而非採取鬥爭的手段;放棄武力,採取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能夠尊重自由,甚至更進一步保障自由。

其次,就制度性論點而言,因民主國家的領導階層受到權力上的制約,不容易憑一已之信念進入戰爭狀態,例如因為受到國會制約,或因輿論與媒體之批評所形成對政府部門之壓力,當民眾均認為戰爭浪費公共資源,也就不會將主動發起戰爭的權力交予政府領導人,因此,民主國家之間是鮮少發生戰爭的。根據美國學者道爾(Robert Dahl)在1998年出版的《論民主》一書中指出:「在1945年到1989年間總共發生的34場戰爭中,沒有一起發生在民主國家中間。且民主國家之間,幾乎不會想到要打仗,也不會進行備戰。」

更重要的一點是,民主化也能促使正面的「公民國族主義」(civic nationalism)形成。伴隨著這種公民國族主義而出現的是一個更開放多元而且公正的政治體制,讓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等普世價值能更進一步的落實,進而形成所謂的民主驕傲(democratic pride),使國家與人民不必依靠對自然環境或社會造成過度負荷的經濟成長或對外擴張來得到成就感,而能成為對地球村和平穩定、永續發展的一分子。台灣的經驗充分的證明這是做得到的。而且,台灣的民主,已經邁出了下一步,我們以理性的態度,對公共政策進行討論,讓台灣社會對各種的分歧能有更高的共識,讓政府能以更有當責(accountability)的方式執行政策。這是民主進步黨在2008年政黨輪替以後最重要的訴求之一,這也是我們對深化台灣民主的堅持。

中國的經濟崛起之所以讓人感到不安,是因為共產黨專政是一個集權政府,崛起後所衍生的領土式國族主義(territorial nationalism),如果朝負面發展,對東亞區域甚至是全球和平與安全是不利的。再加上近來我們看到中國政府加強對網路的審查與管控、逮捕更多網路部落客、維權律師、公民運動人士、藝術家等種種作為,都令人憂心。不僅如此,中國在國際上或軍事上也同樣展現強硬態勢,包括在東海、南海等問題上,以致於「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

實際上,此時中國領導階層必需思考的是,如果中國的經濟發展能隨伴著穩定的民主政治改革,使中國的政治體制與決策過程透明化,而處理經濟發展所引發的社會矛盾能更周到、更普遍,中國就不需要擔憂所謂「中國威脅論」的論點在國際場域中出現,取而代之的將會是更多的「中國機會論」。一個民主的中國才能嘗試形成將各種爭端提交國際調停或仲裁的內部共識,中國民主化的效果也可建構起東亞區域「合作安全」(cooperative security),藉此解決東海、南海、台海方面的爭議。

德國哲學家康德曾說,國內政治和對外政策是聯繫在一起的,共和政體與啟蒙公民,加上各國平等友好相處,是實現和平的條件。民主國家受制於公共輿論或國內政治機構的監督與平衡,對政府啟動戰爭的決策產生了制約作用;其次,民主國家之間存在著民主標準和文化因素,彼此的共同特點是相互尊重、合作與妥協。

和平不能由一國吞併其他國家、統一世界的方式來獲得,任何國家都不得以武力干涉其他國家的體制和政權,而只能通過各國普遍建立共和政體,彼此協商訂立國際法律而取得。亞洲國家都要面對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崛起與中國的民主化,因此,台灣應該形塑和其他亞洲國家的關係,以台灣的民主和經濟擴張力為利基,積極參與並推動地區性的整合,任何一件事情絕對都不只是一個國家的問題,全球化的現今,需要大家共同面對。

再次感謝主辦單位邀請我參與研討會並致詞,也向諸位遠道而來的貴賓,共同關切亞太區域安全與台海和平的先進們再次致上崇高的敬意,最後,預祝今日大會圓滿成功\,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