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揚台獨理念的工作已經過時了嗎?


張英哲/Germany
1997-07-25

    政黨或政治運動的領導者把自己的
    認識水平和覺悟程度,把自己的願
    望,把自己思想上的態度,直接當
    作客觀的現實,是錯誤的。


1997 年 7 月 1 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收回清朝政府於一百五十五年前 (1842 年 ) 割讓給英國做為殖民地的香港 ( 包括後來陸續租讓給英國的 南九龍、新界與離島 ) 的主權。中國將以「一國兩制」處理香港未來的主 權問題。 與此同時中國也開始向國際社會說,中國未來也將以「一國兩制 」的模式解決其與台灣 " 統一 " 的問題。 這是中國為遂行其霸權兼併台 灣的企圖,開始製造國際輿論。

面對中國這種蠻橫的企圖, 做為當今統治台灣的國家,中華民國是不 是一個能夠使台灣免於被中國併吞的國家架構? 中華民國是不是一個受到 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主權國家, 因而其國家主權的獨立性與完整性得以普 遍地受到國際社會的保障?台灣人民將如何保護自己, 抵禦中國兼併台灣 的企圖?

關於這些問題我們已經指出:

中華民國雖然擁有充份的內部主權,然而它當今已經不是一個擁 有充份外部主權的國家,即已經不是一個被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主權 國家。並且,只要中華民國不放棄「一個中國」的原則,只要中華人 民共和國在國際社會裡做為這一個中國的唯一的代表的地位沒有受到 否定,那麼,中華民國現在和將來都幾乎很難、甚至絕不可能再以這 同一個國家名稱,去提昇國際社會普遍地承認其為一個主權國家。至 於領土意義的台灣,現在還不是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主權國家。一個以 台灣為名的主權國家尚未誕生。它是所有正在追求台灣獨立的運動尚 未到達的共同目標。

我們應該使更多的台灣人民瞭解,自己當今沒有被國際社會普遍 承認為主權國家的地位的真實處境,瞭解那種所謂保衛中華民國的主 張,或那種保持既不是獨立也不是所謂 " 統一 " 的國家現狀,中華 民國,就是把台灣社會保持在不能向世界發展的格局,就是使台灣一 直缺乏免於被威脅、被侵略、缺乏免於被中國併吞的國際保障。之後 ,才會有更多的台灣人民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應該奮鬥的國家目標:為 了達到使台灣成為一個能夠被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主權國家這個目標 ,台灣人民不能直接地運用現成的中華民國這個國家架構;為了免於 被中國併吞、為了捍衛自己爭得的民主,台灣人民自己應該即刻著手 建立一個新的主權國家。(1)

只有一個以台灣為祖國而團結起來的民族和他們的國家,才是抵 抗侵略者最堅實的堡壘。

今天,台灣人民為建立一個新的主權國家所必須具備的意識已經足夠 廣泛、成熟和堅定了嗎?已經奮鬥了五十年的台灣獨立建國運動應該如何 繼續領導台灣人民,建立一個新的主權國家呢?

大約兩年前,1995年9 月,民進黨的領導人物曾說:台灣已經獨立了 半個世紀了,透過明年總統大選等於向世界宣布,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 家,民進黨若執政,不必也不會宣布台灣獨立。

幾個月之後, 民進黨就逐漸受到一些它的忠誠支持者的批評,說它已 經背棄了台灣獨立建國的目標和理想。 這些批判促進了建國黨於 1996 年 10 月 6 日創立。建國黨,一個以建立獨立的台灣國為目標的政黨。

『民進黨的台獨理念沒有改變』

面對這種批評,民進黨的領導人於 1996 年 9 月的時候解釋說:民進 黨的台獨理念一直都沒有改變; 民進黨只是認為台獨運動已經脫離理念宣 揚的階段, 當前的任務是要把台獨理念政策化,並且要把政策落實與執行 。 民進黨的領導人舉民進黨參選總統,推動加入聯合國,以及以台灣憲法 草案做為制定新憲的藍本等等,來証明民進黨沒有背棄台灣獨立的理想。

民進黨的領導人的這個解說具有幾個意義。 首先,當他們說『民進黨 的台獨理念一直都沒有改變』的時後, 他們無異於說,民進黨仍然把追求 台灣獨立當做民進黨的理想和目標; 這也無異於說,台灣在總統大選以後 仍然還沒有獨立。 正因為台灣還沒有獨立,所以才必要有台獨的理念。民 進黨的領導人 1996 年 9 月說的這些話,也等於否定了他們自己在一年前 說的、『台灣已經獨立了半個世紀了』的這種觀點。 反過來說,如果『台 灣已經獨立了半個世紀了』, 那麼,民進黨今天若是還要再追求台灣獨立 , 這不就是多餘的了嗎?民進黨的領導人對這個問題前後說詞的矛盾是顯 而易見的。

其次, 當民進黨的領導人強調說,『民進黨的台獨理念一直都沒有改 變, 台灣獨立建國更是民進黨人一輩子的職志』時,我們願意相信,民進 黨一直沒有背離台灣獨立的目標和理想。 加以在去年五月和九月,民進黨 的新世代先後發表「台灣獨立運動的新世代綱領」以及「新興台獨論 -- 新階段台獨運動之省思」, 儘管這些論述包涵著許多理論和認識上的缺陷 ,他們追求台灣獨立建國的真誠意念,也是值得相信的。 我們也願意據此 相信,民進黨一直沒有背離台灣獨立建國的目標和理想。 這也可以說,台 灣獨立建國這個目標, 對民進黨人來說,仍然是一種未曾、也不應該被放 棄的真理和理想。 民進黨的領導人到底還是肯定台灣獨立建國的這種必要 性與真理性的。

從這方面看來, 民進黨仍然自認為是一個追求台灣獨立建國的政黨。 我們將在這個基礎上, 進一步來談論民進黨領導人提到的台灣獨立建國運 動的理念宣傳的問題。

如前述, 民進黨的領導人說:「民進黨認為台獨運動已經脫離理念宣 揚的階段。 」這是不是表示,民進黨把「宣揚台灣獨立的理念」這個工作 , 當作對民進黨來說,已經是過時了的工作?現在我們想來探討,「宣揚 台灣獨立的理念」這個工作, 在台灣獨立建國運動的當今階段,是不是已 經成為過時了的工作?

怎樣評估「宣揚台灣獨立的理念」這個工作, 是不是已經成為過時了 的工作呢?要評估這件事不會很困難, 只要看當今在台灣有多少人已經深 刻地理解並堅決地支持台灣獨立建國的理想與目標, 就可知道,「宣揚台 灣獨立的理念」這個工作, 是不是已經完成了,是不是已經成為過時了的 工作。

近年來台灣有一些機構或研究者會做一些關於民眾對台灣獨立的觀點 和態度的調查統計。 這些數據以及去年總統選舉的結果,都可以用來檢視 , 當今有多少的台灣人民已經理解並堅定地支持台灣獨立建國的理想與目 標。這個數目近年來從沒有超過台灣成年人口或選民的百分之三十( 2 ) 。(隱藏性的支持者不能表現在這些簡單的統計數字)。

對照十年前, 今天能夠有近百分之三十的台灣人民堅定地支持台灣獨 立建國的理想與目標, 這當然是台灣獨立建國運動近十年來巨大的進步。 然而,百分之三十相對於百分之七十,只不過是少數。 這就是說,暫且不 談原因, 在台灣還有大多數的人,不支持或不積極支持、甚或反對台灣獨 立建國的目標。 這樣看來,百分之三十這個數字與事實,已經足夠讓那些 以台灣獨立建國為職志的政治領導者們據以得出結論說, 台獨運動已經脫 離理念宣揚的階段,宣揚台獨理念的工作已經過時了嗎?

『「台灣優先」、台灣意識與台灣民族意識』

有人說, 除了這百分之三十的台獨忠誠派,今天絕大多數在台灣的人 都會把台灣的利益視為優先(即所謂「台灣優先」), 都反對台灣急速和 中國統一,都已有了台灣意識。 這些是什麼現象呢?這些現象能不能夠被 用來証明, 台灣獨立的理念意識在台灣人民群眾當中已經足夠成熟、足夠 堅定, 台獨運動已經可以脫離理念宣揚的階段,宣揚台獨理念的工作已經 過時了呢?

「台灣優先」是國民黨在回應台獨運動的進逼時發展出來的一個口號 。 然而這個「台灣優先」論卻是以中國統一為前題:在中國統一的過程裡 台灣的利益必須受到優先的考慮和尊重。 是以「台灣優先」這個口號,首 先,在文字上雖是優先,在現實上卻是從屬於中國統一。 其次,台灣的利 益在中國統一的過程裡能否受到優先的考慮和尊重, 事實上並不取決於台 灣本身的主觀願望。 因此,「台灣優先」這個口號,在意識教育方面不是 為台灣獨立建國的需要,甚至是相反,是為抵擋台灣獨立運動的口號。 同 樣的, 那種反對台灣急速和中國統一的意識形態,也仍然包含著中國統一 的前題。 這兩種派別、兩種意識形態不但沒有包含任何追求台灣獨立自主 的理念、意識和意志, 甚至相反,是以中國統一的立場來反對台灣獨立的 。

至於說, 今天絕大多數在台灣的人都有「台灣意識」,這又是什麼現 象呢?「台灣意識」說明的只是, 人們對台灣做為自己的家鄉,對它的風 景地貌, 對它的語言文化,對在那裡的人們之間的關係等等的愛,對它歷 史的榮辱休戚與共,對它的現在和未來,具有切身的關懷。 這種意識是許 許多多的國家的人民,對自己的家鄉社會所共有的意識現象。 這種對自己 的家鄉的愛, 對自己的社會的關懷,是人們原始的、卻是非常高貴的情感 ; 它在人類的社會史上已經存在了幾千年;它的歷史比民族、民族意識和 民族主義還要久遠。 然而,這些意識現象,在已有了自己的國家而不必再 追求獨立建國的人們那裡, 只不過表現為一種關懷自己的家鄉、自己的社 會的意識。 而在尚未獨立建國的民族那裡,這些意識現象並不必然就包含 、 也不必然就能夠自動地發展成為那種為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所需要的意 識和意志。 「台灣意識」就是如此,它在許多台灣人的意識裡,並不必然 同時涵蘊著台灣獨立建國的意識和意志。

在這裡不難看出, 「台灣意識」和那種目的在於要把台灣建立成為一 個新的主權國家, 建立成為一個新的「民族國家」( national state ) 所需要的「台灣民族意識」,兩者之間有什麼差別。 我們把後者的現象稱 為「民族意識」, 而不稱為「民族主義」,因為我們把那種過份誇大本民 族的各種特徵與各種現象的優越性, 同時又貶低、蔑視、仇視和排斥別個 民族的意識或意識形態稱為「民族主義」。 至於有人把「民族主義」這一 概念用來指一個民族反對帝國主義、 反對外族壓迫或追求獨立建國等的意 識現象,我們無意與這種定義爭辯。

那麼在台灣人民群眾當中, 懷抱有建立一個新的「民族國家」所需要 的「台灣民族意識」的人, 對台灣獨立建國的目標懷抱著堅定立場的人, 到底有多少呢?這些人數迄今很少超過台灣成年人口的百分之三十。 當其 餘大多數的、數百萬台灣人民群眾都尚未瞭解台獨的理念與理想, 都尚未 瞭解台獨的最簡單的真理, 都尚未轉來同情並支持台獨運動的時候,民進 黨的領導人在這個時候怎麼可以說, 台獨運動已經脫離理念宣揚的階段了 呢?在一個尚未獨立建國的民族裡面, 如果它的大多數人民尚未理解獨立 建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尚未堅定地支持獨立建國的目標,那麼,在不是 靠武力革命的時代, 一個政黨就是取得了執政的機會,它就能夠領導這個 民族來建立一個新的獨立國家嗎?不!不可能!

『原因』

顯然, 宣揚台獨理念,甚至宣揚台獨的簡單真理,即台獨的啟蒙工作 ,在當今階段尚未過時。 如果台獨運動在當今階段還需要對百分之三十以 外的大多數的、 幾百萬甚至千萬的台灣人民群眾進行基本、紮實和艱苦的 宣傳工作, 如果台獨運動的客觀條件還是這樣,而民進黨的領導人卻認為 ,台獨運動已經脫離理念宣揚的階段,那麼它的原因在哪裡?

是不是因為民進黨的領導者為了迎合大多數不支持台獨的選民的認識 水平與政治態度, 因而必須隱藏自己的台獨理念,因而不再努力宣揚台獨 的理念, 從而認為台獨運動已經脫離了理念宣揚的階段呢?不會是吧!因 為民進黨的領導者們都一再重申,她 / 他們(為了行文方便,以下將以「 他」代表「她 / 他」,敬請各位女士諒解。)都以台灣獨立建國為職志, 他們也都時刻努力思考如何實踐台灣獨立建國的事業, 他們甚至說自己也 都是台獨基本教義派。

原因可能存在於另外的地方。 一個政黨及其領導們,毫無疑問都必須 對己身所處的社會存在的問題、人們的需要以及社會的發展, 在觀念和理 想方面都具備先導的能力。 如果不是這樣,那麼,( 政治變成為一種獨立 於絕大多數的人們的日常生活之外的領域的 ) 現代的社會,就不需要政治 黨派了。 民進黨的領導們,當他們強調,他們一直都以台灣獨立建國為職 志的時候, 他們在台獨的觀念和理想方面,毫無疑義,都是先導的角色。 然而, 正也是這種先導的能力和角色,使政治領導者在從事理念傳播工作 時,有時就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台灣獨立建國的基本理念, 台獨的簡單真理,對民進黨的領導們來說 ,毫無疑問已經是不言自明的道理。 可是問題恰恰在於:不能把那些對自 己的認識水平說來已經是深信不疑的東西, 當作對於一般群眾也是深信不 疑的東西; 不能把那些對於黨的先進份子說來已經是過時了的、已經是不 必再學習的基本理念和簡單真理, 當作對於一般群眾也是過時了的東西, 當作不必再向他們宣揚和啟蒙的東西。

以台灣獨立建國為職志的領導者如果認為台灣獨立建國運動在當今已 經脫離了理念宣揚的階段, 那麼,他們就是把自己的認識水平、理論水平 和覺悟程度, 把自己的願望,把自己思想上的態度,直接當作客觀的現實 。然而這卻是錯誤的。

只要台灣一天還沒有建立起一個新的主權國家、新的獨立國家, 只要 還有大多數的人民群眾還沒有轉來支持台灣獨立建國運動, 那麼宣揚台獨 的理念對真誠以台灣獨立建國為職志的運動者與政黨, 就都還不是過時了 的工作。

當然, 凡是沒有懷抱浪漫的、不切實際的幻想的台獨運動的工作者都 知道,宣揚台獨的理念是多麼艱苦的工作。 腳踏實地從事台獨運動的工作 者也都非常瞭解, 至今還有許多的人民群眾對台灣獨立建國運動的目標仍 然帶著漠然、偏見、排斥、質疑或不安的眼光。

『公共政策與民族獨立』

有人說, 大多數的台灣人最關心的不是獨立建國、國家定位或民族獨 立之類的事務, 而是與本身日常生活有著最切身關係的公共政策的事務, 例如治安、 交通、經濟、教育、金權政治、生態環境、族群關係、女性和 弱勢者階級與弱勢者族群的權益等等。現實狀況確實是這樣。

然而, 每一個社會不僅有眼前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必須及 時解決的各種問題, 也有在當今雖然還未明顯,卻已經對目前的各種社會 問題起著影響作用的長遠的問題,即社會 - 政治 - 經濟 - 文化做為一個 整体的結構型態,它的存續發展的長遠目標與歷史的任務。 這個結構型態 就是在近代世界史裡每一個以國家為單位的人群共同体 -- 亦即民族 -- 的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這是關係一個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兩個方面 -- 一方 面是與個人眼前生活有直接切身關係的公共政策,另一方面是社會 - 政治 - 經濟 - 文化做為一個整体的結構型態的存在與發展,即民族和民族國家 的長遠前途。

然而, 這兩個方面 -- 眼前的各種社會問題與民族長遠的前途 -- 之 間的關係, 絕大部份卻不是直接的關係,也不是經常都是顯著的關係,而 是包含著或多或少、或簡單或複雜的中間環節。 在腦力勞動與体力勞動互 相分離以及社會分工高度發達的社會裡, 許許多多必須終日為生活和生計 而忙碌的一般人民群眾(當然也包括一些知識份子), 不是都有時間和心 力去關心、 也不是都可以靠各自的(專業)能力或知識去瞭解這些複雜的 中間環節。 現代的這種社會也因此需要政黨,而政黨需要知識份子,需要 理論家, 以便按照政黨各自的社會觀、世界觀與各自的利益代表,來研究 這些中間的環節及其發展, 來向一般的人民群眾揭示這些環節的內容與關 係。

一個優秀的政黨不僅須要關心那些與個人眼前生活有切身關係的公共 政策,它更要深刻地思考長遠的國家、社會和民族發展的問題。 以台灣獨 立建國為職志的政黨領導們, 如果只看到眼前的公共政策而忘記了台灣民 族存續的前途,那麼他們還不是很有遠見的政治菁英。 相反,以台灣獨立 建國為職志的活動家, 如果為了台灣民族的獨立而忽略了眼前的社會問題 , 那麼他們就是把台灣獨立建國變成一個沒有具体和現實內容的抽象理念 、變成一個空洞的目標。 真正有遠見的政治實踐者都知道告訴台灣人民群 眾,他們眼前的利益和社會 - 經濟的問題同台灣民族獨立的歷史任務兩者 之間,如何密切聯繫和相互影響。

這就是: 為了保障並繼續提昇已經爭得的政治民主、自由和人權, 為 了以更多的民主來促進族群的和諧, 為了以更多的民主來改善生存的環境 ,改善社會生產與自然界的平衡關係,為了以更多的民主來消滅男 / 父權 的統治, 為了以更多的民主來促進和爭取女性、弱勢者階級和弱勢者族群 的權益, 為了自主地發展自己的文化,為了把解決社會問題的自主權掌握 在自己的手裡來實踐這些目標, 為了不使本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由他人來決 定, 由一個沒有政治民主自由、一個藐視人權、一個血腥屠殺那些要求政 治民主自由的學生、 一個血腥鎮壓少數民族獨立自主運動的專制中國來決 定, 台灣人民就不僅必須著手建立一個新的社會,並且也必須建立一個與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主權沒有什麼分治或分享的 (3)、 沒有任何互相糾 纏的獨立國家,一個屬於自己的、新的主權明確的國家。

只有建立一個能夠實踐新社會目標的新國家, 台灣獨立建國才具有社 會進步和歷史必然的意義。

但是, 誰如果把台灣獨立建國說成為解決所有台灣社會、政治、經濟 、文化等的問題的萬靈丹, 從而忽略了當今社會問題的現實性與迫切性, 那他就是把台灣獨立建國運動變成了神秘的宗教符咒。

既然台灣獨立建國與這麼多的社會、 政治、經濟、文化等的問題有著 密切而多樣的關係, 那麼,主張台灣獨立建國以及宣揚台灣獨立建國的理 念, 怎麼會是單一的政治議題呢?誰如果不懂得這些密切而多樣的關係, 他就無法把台灣獨立建國的理念從單一議題的偏見裡拯救出來。

台灣獨立建國運動不只是一個改國號、 換國旗、制訂新憲法、宣佈獨 立等的政治與法律的程序; 它同時更是一個社會運動,一個旨在於把社會 和人兩者都進行改造為新的社會以及新的人的鉅大社會工程。 人在改造社 會的過程中同時改造自己。 改造社會和改造人本身兩者活動的合一,應該 被看作是社會 - 政治實踐的合一目的。

眼前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政治的公共政策與長遠的民族獨立的歷史任 務兩者密切地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但是,一個民族,只要還沒有獲得民 族獨立, 歷史地看來,就甚至不能比較嚴肅而深刻地討論內政的、文化的 、社會的、更不用說外交和民族發展的問題。 這就是說,從比較長遠的歷 史看來, 一個同時致力於改造社會的民族獨立運動,以及一個由此建立起 來的獨立國家, 對這個民族的內政、文化、社會、外交等的問題,佔有決 定性制約的作用。

只要台灣一天還沒有建立起一個新的主權國家、新的獨立國家, 只要 還有大多數的人民群眾還沒有轉來堅決地支持台灣獨立建國運動, 那麼台 灣獨立建國運動就還沒有脫離理念宣揚的階段。 凡是以台灣獨立建國為職 志的人, 現在以及將來,都還需要對幾百萬的台灣人民群眾進行耐心的宣 傳工作, 告訴他們台灣獨立建國的理念和目標,告訴他們台灣獨立建國艱 辛的使命與痛苦的真理。

註釋

_________ 1 參閱張英哲:「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載於:1) 「 自立早報」,台灣, 1996 年 7 月 29 日;2) 「台灣評論」 29,台灣獨 立建國聯盟台北發行,1996 年 9 月 10 日出刊,頁 2-10; 3) 「鄉訊」 , 歐洲台灣協會聯合會 ( 原名:歐洲台灣同鄉會聯合會 ) 會刊, 1996 年 10 月號,頁 1-7。

2 「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於香港主權轉移的隔日 (1997 年 7 月 2 日 ) 在台灣做了一次關於台灣獨立與中國統一的民意調查。當此調查的 問題設計只提示「獨立」和「統一」兩種選項時, 贊成統一者有 34 ﹪, 贊成獨立者有 43 ﹪。 這個贊成獨立者的比率數是歷年來第一次超過贊成 統一者的比率數。

不過, 如果調查的問題設計同時提示獨立、統一和維持現狀三種選項 時, 那麼主張統一的人變成只有 19 ﹪,主張獨立的人也變成只有 24 ﹪ ,而希望維持現狀的人則有 43 ﹪。 這些主張獨立的 24 ﹪的人,儘管問 題設計提示「維持現狀」,他們仍舊選擇獨立。 因此,他們可以被看做是 堅定地主張台灣獨立的人。 這個主張獨立的 24 ﹪的比率數也是歷年來以 同一問題形式所做的民意調查結果的最高比率; 比起一年以前今年的這個 數字已經昇高 5 ﹪。

比較兩種不同的問題形式所做的民意調查結果所出現的對台灣獨立的 意向的差異 (43 ﹪與 24 ﹪ ) 可以看出,在台灣的成年人口當中, 堅決 地主張台灣獨立者的比例, 歷年來雖然有逐漸高昇的發展,可是到目前也 仍然只達到 24 ﹪而已,這也就是還沒有超過百分之三十。 然而,如果台 灣人民瞭解到, 為了免於被中國併吞,台灣當今這個既不是獨立也不是所 謂的統一的國家架構 ( 中華民國 ) 不可能繼續維持現狀不變時, 並且也 瞭解到「維持現狀」不再是一個能夠使台灣避免被中國併吞, 因而不再是 一個有意義的選項時, 那麼將會有且目前就已經有更多的人 (43 ﹪ ) 主 張台灣獨立。 這個現象說明,台灣獨立建國運動還可以在台灣人民當中再 爭取到更多的堅定地支持台灣獨立建國目標的潛在力量。

3 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於 1997 年 2 月 22 日發布一份『透視「一 個中國」問題』說帖。 在這一份說帖裡,新聞局說得對的地方是,當他們 說,在那些承認( recognize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 政府」的國家當中, 只有極少數國家同時表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持「 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的立場。 可是新聞局進一步說的就錯了, 當他們說,『.. 自一九四九年中共政權成立起,中國即處於分治的狀態。 ... 準此, 我們認為與其去說「一個中國」,不如說「一個分治的中國」 ( one divided China ),像現在的韓國,過去的德國或越南一樣。』

錯誤的地方在於, 現在的韓國,過去的德國和越南,不是一個分治的 韓國, 不是一個分治的德國,不是一個分治的越南,而是分裂成為兩個主 權各自獨立的韓國、 分裂成為兩個主權各自獨立的德國、分裂成為兩個主 權各自獨立的越南,即兩個韓國、兩個德國、兩個越南。 因為,現代的國 家主權絕對不能分割, 因而一個主權國家的主權也就不能由一個以上的主 權國家共同來代表、共同來分治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