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兩個中國論」的內涵探討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 黃昭堂 1999/7/20 TUE.

  李登輝先生於七月九日,以與德國記者問答的方式發表「兩個中國」論。他說中華民國從一九一二年建立以來,一直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一九九一年修憲以來,已將兩岸關係定位在國家與國家,至少是國與國的關係。他宣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對等的國家,換一句話說,就是主張兩個中國。
  現在政府機關以及輿論界頻繁採用「兩國論」這個用詞。「兩國論」這個用詞比起「兩個中國論」更會表現台灣的獨立性,是比較好的用詞,但是卻容易模糊掉這一方的「國家」的內涵,到底我們這一方的國家是「一九一二年成立的中華民國」,還是「獨立國台灣」、「台灣國」、「台灣共和國」?
為使事實更加明確化,必須界定李登輝先生的宣示是「兩個中國論」。

李登輝「二個中國論」的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蔣介石政權以「一個中國」自居,提倡以武力來反攻大陸,但是由於沒有反攻的軍事能力,未能付諸行動,惟實際上曾派遣游擊隊進入中國嘗試攪亂中國。蔣經國時代也同樣站在「一個中國」的立場,提倡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以中國國民黨的意識型態在中國擴展,以期消滅共產主義政權,企圖打倒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卻與其父蔣介石並無不同。
  李登輝時代也站在「一個中國」的立場,制定「國家統一綱領」,分為三階段,即要中國達成自由、民主、均富的狀態時,才來談判統一的問題。在此,並無將對手統一在自己陣營的姿勢,他所希望的是透過和談來解決的方式,亦即雙方同意的方式來解決。質言之,並無打倒中國政權的意思。這是與蔣父子政權不同的地方。他又,宣布終止蔣介石制定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一九九一年五月一日),由廢止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反亂分子的不符時代的法令,間接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大陸的合法政府。而且,與中國大陸進行間接貿易、間接投資,並採取對中國經濟有利的政策。連在天安門事件,許多國家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時期,也與其進行經濟交流,而被批判為經濟動物。
  雖然如此,中國政府對李登輝依然懷有激烈的敵意。這也許是李登輝在台灣推動自由化、民主化諸措施的結果,使外來政權的中華民國逐漸台灣化之故。
  自由化、民主化本質上會達成主權在民。主權在民則導致台灣人做為主人翁行使主權。這可以說是極為明確的理論歸結。基本上,中國沒有反對的理由。
  台灣不是中國固有的領土。台灣曾經是清國的領土,但是,清國誠如孫文所說的「野蠻的異民族滿州人──韃虜之國家」,是孫文欲驅逐的對象之國家。而台灣是清國韃虜割讓給外國=日本的地域。未經台灣人的同意,在第二次大戰後的一九四五年,聯合國命令蔣介石佔領台灣,其結果,中華民國肆意編入為自己的領土。但是,完全沒有國際條約的根據。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政府被中國驅逐而遷移台灣為根據地。從此,中華民國一直存在於台灣。另一方面,一九四九年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刻也罷、一步也罷,未曾在台灣行使過國家權力。在主權上,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強烈主張要統一台灣,其本質是要併吞或征服台灣。
  有不少的外國採取「一個中國」的政策。而且明白表示不支持「台灣獨立」、「一個台灣、一個中國」、「兩國中國」。如果台灣人民大多數贊成其中之一項的話,也要反對嗎?假使是這樣的話,這些國家高舉的自由主義、民主主義的大旗不會哭嗎?真是豈有此理。
  但是,事實上「中華民國政權」對這些國家不能非難的。為什麼呢?「台灣獨立」、「一個台灣、一個中國」、「兩國中國」這些項目,實際上是對台灣一直有效統治的政權──中華民國政權所堅決反對的。與歷代中華民國政權友好的諸外國,禮儀上與中華民國政權同樣地反對這些項目也不足為奇。而且世界強國之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強烈地反對這些項目,所以對諸外國來說,豈不是一石二鳥,雙方討好。應該被非難的無疑是一直統治台灣的中華民國政權本身。它一方面自己反對「台灣獨立」、「一個台灣、一個中國」、「兩國中國」,另方面當遭受中國的武力威脅時,卻要向諸外國求助,到底希望如何的幫助呢?這只能說是「撒嬌的外交」。
  其實諸外國不反對「台灣獨立」、「一個台灣、一個中國」、「兩國中國」,而只說「不支持」,就應該謝天謝地了。
  美國總統柯林頓於一九九八年訪問中國時,在非正式的場合,講出「三不」時,無可諱言的,台灣朝野無不受到衝擊。終於知道自己仰天吐出的口水已落到自己的臉上。李登輝很敏感地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他在「三不」之中採取最輕易的項目,即「兩個中國」。他曾明白表示「自己的總統任期中,不搞台灣獨立」,又在公開場面說「我說過反對台灣獨立已有百三十次,但是誰都不相信」。他既然是由衷愛台灣的台灣人,不可能反對「台灣獨立」、「一個台灣、一個中國」。中國當局對他定位為「隱性台獨」,可以說不完全正確也相差不遠矣!他之所以選擇「兩個中國」,也許他判斷這樣比較容易被接受。

身為獨立運動者之見解

  李登輝的總統任期將於明年五月屆滿,在剩下任期不到一年的期間,一般認為已不可能有大作為。但是,出乎大部分人們的預料,打出「兩個中國論」。「中華民國政權」逃亡到台灣恰巧五十年,堪稱壯舉。雖非「一台、一中」而感到遺憾,也得對李登輝先生表示敬意。
  國民黨政權要落實「兩個中國論」,今後在內政與外交兩方面將面臨很大的轉機。
  身為台獨運動者,今後應該以何種方針面對。在此之前,讓我們來檢討此次的「兩個中國論」。
  第一、從來在李登輝政權之下因為採取「一個中國、兩個政治實體(political entity)」的立場,所以憲法的修改、國家統一綱領、法令也都配合其內容而制定,現在既然修改為「兩個中國論」,如果沒有與其能符合的修改的話,此政治宣示將僅止於口號,實質上的意義很小。尤其是國家統一綱領是以中國統一為目標,應該廢止。現行的「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的領土條項的規定不妥當,所以應該廢止第四條或必須明白確定領土的範圍,才能夠區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範圍。惟修改憲法是姑息的行為,重新制定憲法才是正當的途徑。
  雖然「兩個中國論」比較從來的「一個中國論」前進一步,惟必須有法律上的措施。
  第二、今後,「中華民國」能夠以一個主權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等的交往。中華民國與台灣幾乎同一範圍,且實際上統治台灣,以主權國家的地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等交涉或論戰,對台灣是有利的。但是,所謂中華民國這個國家,誠如李登輝所說的是於一九一二年成立的國家,並不是在台灣成立的國家,因此對台灣來說是屬於占領政權,現在以其占領地為領土成立一個獨立國家,並將其存在向外宣示而已。其實,這是中國內戰的結果形成的。未來永遠的台灣國之尊嚴與從今要創作的台灣歷史來看,並非光榮的事,與中國牽連的國際法之解釋方面來說很難做妥善的對策。「兩個中國論」畢竟是兩個中國,並非台灣獨立運動的指標。
  第三、中華民國這個國家,在一九四九年就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一九七一年在聯合國其會員國的地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世界許多國家也接受其繼承的結果,拒絕雙重承認,其結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外交關係的各國拒絕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因此想要增加有外交關係的國家,事實上也有限。就加入聯合國來說,也是沒有兩樣,針對一九七一年,否定中華民國蔣介石政權的代表權的聯合國總會二七五八號決議案要求重新檢討的遊說工作,也不能奏功。
  第四、 政權內的姑息份子企圖對李登輝的發言矮小化。李登輝的發言,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定位為「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並補充「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惟姑息派刻意避免本論,僅就補充的部分全面推出。本來,應該是state-to-state relationship卻變成special state-to-state relationship,而且再後退一步說是,two states in one nation,即「一個民族、兩個國家」。亦即「台灣人是中國人、一個中華民族分為兩個國家」。這不是矮小化嗎?這種說法是絕對不能容許的。台灣人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如果中國人是屬於中國民族或中華民族,則台灣人是屬於台灣民族。假使李登輝先生有貫徹自己的理想之意志,應該要阻止「一個民族、兩個國家」論調的抬頭。

如何推展台灣獨立建國

  如同上述,「兩個中國論」不是台灣本來應有的姿態,且對外關係上的實用性也稀薄。因此我們要堅持台灣獨立運動的原點,凝集二千二百萬台灣人的意志,以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台灣、台灣國、台灣共和國。
  其手段,有下列的方法:
  一、總統、立法委員,以及不被廢止以前的國民代表等有關國政的選舉之際,高舉台灣獨立的口號,以爭取勝利。總統本身、或經立法院、國民大會的決議,由總統發表台灣獨立宣言。
  二、舉行公民投票,就「維持現狀」與「建立新獨立國家」為選擇題目,以待公民的決定。在此情形,不須要加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併」的選題。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只不過是一個外國而已。假定清國是中國,又,把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的中華民國的統治視為合法的領台,則中國曾經支配過台灣,惟這與荷蘭、西班牙、日本是同等資格,並無列入選擇項目的道理。
  國際政治與政界一樣瞬息萬變。現今看來似無道理,之後,如何變化很難預料。中國國防部長遲浩田(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在七月十四日,以「粉碎任何企圖分裂祖國的行為」來恐嚇台灣,惟將來中國發射飛彈,或發動武力進攻時,正是二二○○萬台灣人的意志最凝集的時刻,那個時候是最大的機會。
  總統選舉已經開跑。總統選舉正是不折不扣的「國政選舉」。國家的定位當然是目前台灣最大的爭論焦點,避免此爭點的候選人,無價值予以支持。
  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先生或建國黨候選人主張「建立台灣共和國」。
  國民黨候選人主張「兩個中國」。
  宋楚瑜先生或新黨的候選人主張「一個中國」。
  像這樣明確的態度之選戰才是真正的總統選舉。
  李登輝在一九九六年的總統直接選舉時,或且是當選總統隨後,應該要打出「兩個中國論」,並採取其法令上附帶措施。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像這樣的政策大轉變,既然在任期屆滿僅十個月前才做出如此重要的政治宣示,在政治責任上,不是叫替身的連戰出來,而應該有自己出馬參戰的膽量。
  建國黨是純粹的台獨思想之政黨,民進黨擁有許多獨立運動者,且持有台灣獨立綱領的政黨,國民黨為台灣獨立思想逐漸發芽的政黨。這些政黨各自站在自己的利益之立場,雖非得已,但是,盼望他們能夠朝向真正的「台灣獨立」而努力。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是以台灣獨立建國為目標的組織,盟員除了無任何黨籍者之外,有建國黨與民進黨黨員。盼望全部盟員除了本身的獨立運動之外,應該在其所屬政黨之中,朝向這個目標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