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與數學
楊維哲◎台灣大學數學系教授 最近,漢語拼音問題在報上炒得很熱。我對這個問題(的各種層面)有最深入的思考,因此,我問自己一個問題:假設有一個台灣人,頭腦很清楚,但是沒有太多時間,那麼我要怎麼樣來簡要精確地分析給他聽?解答就是這篇文章。 一、插值問題與適配問題這是我昨天教微積分時的一個項目。 在平面上有7個點 請畫出一條二次拋物線 通過這些點!也就是說,要找出使得 這個問題就是所謂的插值問題(interpolation problem),300多年前,已經被 Lagrange 解決了!(每一個高中生都會!)答案是: 大概說來,過任意三點,(例如說,)就可以畫出唯一的一條二次拋物線,但是,他(大概)不會通過其他的點()因此,這個插值問題(簡直)一定無解!這些條件互相矛盾! Gauss 說:換用一個觀點吧!我們應該找出一條二次拋物線,使得他「最接近」這七個點!也就是說,要找出 使得這些平方誤差的總和最小! Gauss 的最小平方誤差法(least-square method)就輕易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要點是:新觀點勢要找「最佳方案」!最適配的(best-fit)二次拋物線,一定有!而且只有一條! 這方法當然是不論點數的;而且,這些點也不必「一視同仁」,可以有不同的權重! 任何政策(制度、方案)的思考,都要把種種的利益目標列出來,希望這個 ,可以使得一多,這些條件就會互相衝突!「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所以應該判別輕重,改用「最佳適配」的觀點,通常問題都有答案! 二、國語推行委員會 對於「拼音制度」,甚麼單位是最高的權責單位呢?在外國,這個應該是「文化部」吧,我們則是「教育部」,當然這是各有利弊!教育部有一個國語推行委員會(以下簡稱「國語會」),當然拼音制度的研擬應該是他的主要工作吧!我看新政府的這個國語會,比以前的好,但是不夠好!國語會本身有一些問題。 (1)「正名」問題!何謂國語?國語會50年來對於國語的定義是「華語」,台語,客語,原住民語,都是方言,都是要消滅的對象;就此來說,國語會,應該「罪成身退」!我對於國語的定義是:台語,客語,原住民語,都是國語!和華語一樣!我參加了國語會是基於這個認識,這個定義。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新政府對於「國語」,應該堅持正確的定義,如果有人對於國語的定義和這個不一樣,那麼就不要他參加!另外還有(2)組成的問題;及(3)功能的問題。 國語會從來就是一個被動的諮詢性的機構,(我認為這沒有甚麼不好!事實上,我們的任期內,大概只有開了3次會吧。)這一次的拼音問題,教育部(的曾部長)以及國語會,顯現了「不良的互動」。拼音方案的擬定,等於是一個工程問題。教育部應該要求國語會:「我們有這些政策性的考量,要達到這些大目標;這是工程的目的!這需要各種方案來競標!所以,請國語會,先提出更詳盡的規格要求,再蒐集各種方案,最後做評判比較,找到最好的。」 國語會通過甲案,呈上 LuLu 范次長,成了「甲乙案並呈」;再呈上曾志朗部長,他先說「要甲乙丙三案並呈院會,而他個人支持丙案」,後來又說「他決定用丙案」! 很顯然他早有定見:「如果你的意見與我的一樣,就採用你的意見,否則,就用我的意見!」在國語會,其實只有「表決」,並沒有充分做到「受諮詢的職責」! 三、基本的原則:融合一致的學習(1)教育第一,「路牌標誌」,以及「書目查詢」,幾乎都是不相干的(irrelevant)問題!所有的拼音法差不多都是等效的! (2)本國語文,即華語與「鄉土語言」,及英語的學習,必須有融合性的考慮。不能違背學習的原理! (3)所謂「國際性」,定義成「與英語英文的學習,有極大的共容」。 現在的九年國教,有本土語文,(華語)國文,英文,必須尋求其協合一致。一切都必須著眼於教育!教育的問題,根本就是效率的問題。 如果我們先學習甲,然後再學習乙,前者對後者是幫助呢?是阻礙呢?或者不相干呢? 假如我學了拉丁字母(英語) ,現在學希臘字母的 ,這相當於拉丁字母的,學起來很容易(這是助益)。其次我學(圓周率),這是不甚相干的。它是,相當於拉丁字母的 ,但形狀不同,於我是新的東西,新學習。其次我學,糟糕!它像,卻是相當於拉丁字母的 。實際上的大寫就是 ,形狀等於英語的P,卻是實質上英文的R。這是阻礙! 再舉一個例子,我學開車。我在美國可以開車;我到了澳州呢?我從前對車子的種種能力,都對我有助,獨獨一點,即左右的習慣,現在成了阻礙了!我有種種直覺的反應能力,有feeling,有習慣但是,如果那是涉及左右方向的,那就有點糟糕了;我必須undo,把已習得的(在腦中),先反向去除掉,然後學得新習慣。 四、通用的漢語拼音方案:台語拼音為基在國語會,一共兩次,就兩個方案來表決:所謂的通用拼音方案VS所謂的漢語拼音方案。 我認為:所謂的漢語拼音方案,拼不了漢語!只能拼華語。而所謂的通用拼音方案,並不通用!因為他太接近所謂漢語拼音方案!因此國語會的表決,我們應該解釋為,拒斥中國的拼音方案!就這一點說,我們都贊成國語會的表決!但是所有的拼音方案都必須有相當複雜的內容。元音、輔音、聲調三個部分都要詳細考慮,然後還要考慮,如何間隔,如何省略。 國語會的討論,只有一小部份的輔音,並不是詳細認真地討論了一整個體系之後而通過。所謂的通用拼音方案。就因為如此,我才寫這篇文章!否則,我只要在會內發言,在會外不須也不該發言。 在以下,我將不討論原住民語:因為我不夠資格。因為台灣的南島語,也許有11種? 他們的拼音法應該由原住民委員會來思考制定!他們的問題與漢語這三種(台語,客語,華語)的問題,大不相同!我們必須選擇一個真正的通用的漢語拼音方案,能夠真正拼出漢語!必須有台灣心!台灣的主體思考!一個正確的拼音方案,可以使得這三種漢語的學習,以及英語的學習,融合互助! 一個真正的通用的漢語拼音方案一定是以台語的拼音方案為思考的基礎,因為基本上:「台語的拼音」是「華語的拼音」之superset,反過來說,「華語的拼音」是「台語的拼音」之subset,解決了「台語的拼音」,自動就解決了「華語的拼音」!簡單地說,台語的音節,有796個,華語的音節,有411個,大約一半而已! 五、輔音的拼音制度大致說來,音節的三個要素是:輔音,元音,與聲調; 那麼,先討論輔音,情形如下:
華語有,而台語沒有的,只有:ㄈ;以及捲舌音;而應付之道,其實最顯而易見!ㄈ一定是f,當然這是英語也有的! 而捲舌音一定要和對應的不捲舌音(舌尖音)有一定的轉換規則!有一定的轉換規則才有利於學習! 拿周恩來方案做參考,他們是:「捲舌音」只要在不捲舌音後面加 h 就好了!暫時接受這個原則!我們將稱之為捲舌原則。必須強調:捲舌音也是英語所無的!台語無捲舌音其實是「與國際接軌」!台北華語的捲舌音與北京華語的捲舌音,當然不同!而且,更適合於做「捲舌音的standard」。 台語有,英語也有,而華語沒有的,卻有: 對於一個台語的孩子 但是對於一個中國華語孩子,就變成了: 此地不討論元音,實際上, 華語有 iou, 無 iu; 有 uei(威), 無 ui; 台語有 iou(燒),有 iu(修); 有 uei(衰), 有 ui(威); 在中國周恩來方案中規定:iou 可以簡拼成 iu;uei 可以簡拼成 ui,在台灣當然不可以!一個中國華語孩子,查出字典中 we 的注音之後,還是可能把 we 讀成「威」,除非他的 undo 成功了。所以我提出幾個原則: 國際接軌原則一個重要的推論是:決不接受中國式! 捲舌音與舌尖音有對應!就加上 h 好了! ㄖ是 z 的捲舌音,因此應該是 ㄖ=zh,(不要用中國的 r,)s=ㄙ,應該沒問題,因此ㄕ=sh;中國周恩來方案中用 ㄘ=c,ㄔ=ch,我覺得可以接受!(大部分斯拉夫國家有這個 的音。) 顎化原則舌面音(palatal)是舌尖音(affricate)的顎化音,視之為互補(complementary)同音位!因此我們採用ㄗ=ㄐ,ㄑ=ㄘ,ㄙ=ㄒ 的規約。那麼ㄗ=ㄐ=?我想,將就些,就用中國周恩來方案的 j;於是 大概有兩種想法: 用雙碼來拼例如: ㄅ=pp,ㄉ=tt,ㄍ=kk; 利用剩下的較罕用的Latin字母好處是拼音效率比較高! ㄅ=v,ㄉ=d,ㄍ=q;(鄭一官(芝龍),「一官」擔任過翻譯官,他的 latinization 是 I Quan;ㄉ=d,是中國周恩來方案;ㄅ=v,則是\UD吳國安先生的建議!) |
||
2002年9月 2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