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及台語之語言名稱的誤會及誤導
鄭良偉◎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 國推會的委員專長是語言學,委員語言專家一般看法是:
基於以上原則,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於92年2月10日第13次全體委員會議中,通過語言平等法草案,在這個版本裡有一些改變值得注意: 一、國語?華語? 國語會放棄「國語」一詞,採用「華語」的理由。 (一)「國語」一詞含義有所改變。 (二)「國語」一詞有不平等對待其他語言的含意。 (三)保護少數民族,將它看做國家文化資產,放棄「國語」這種國家至上觀念,是世界潮流。 (四)「華語」指以北京語音系統為標準的Mandarin。 媒體及民間也有不少人贊成採用華語的,本會也將注意同樣的問題。 二、選一個語言做全國性的共通語? 這個問題在國語推行委員會的兩次提議會中都曾被提議過,本人當主席時就曾提議問過全體委員,有沒有人附議?結果是兩次都沒人附議。沒有附議的理由主要有二:
三、原住民是一個語言還是十一個語言? 委員會的成員雖然覺得太複雜,也同意三位原住民委員的說明。
四、Holo(台語)到底是按怎講才正確? 真 che 人問,仝一種話名稱 hiah che 種:台語、福台語、閩南語、台灣閩南語。到底是按怎講才正確? (一)台灣人的經驗中自己語言的名稱:筆者自細漢一直到現在,一向就是慣勢「台語」抑是「台灣話」。閩南語表示台灣屬中國:閩南語這個名稱是第二次大戰後才聽著的名。戰後的中國國民黨政權接收(接管)台灣的理由之一就是:台灣的住民及中國的福建省民是同族同語。閩南語代替台語出自強調台灣語言屬中國方言的考量。閩南語在學界裡另外有無仝的內涵:是語言及方言分類的專用學術語。當時的執政者及媒體攏瞭解這種用法的意義。 台灣的少數族群反對台語、台灣話名稱狹義用法:後來有意識著需要分別無仝種的台灣人。大家攏 beh 認同做台灣人,所以台語就無應該幹單指 Holo 話。也就是講:有福佬台灣話,客語台灣話,原住台灣話的需要。台語是簡稱,嘛會使講是狹義的指稱。廣義的台語,台灣話就是台灣的語言的簡稱:包括福台語、客台語、原台語。這是各族相爭做台灣人的好現象。但是大家猶未解決兩項問題:
少數族群無愛 hou 福佬話演變做台灣的共同語:這種態度出自過去的國語政策,台灣各族群無機會互相學習、使用互相的語言。這種現象造成各族群的分化,各人對民選政府有無仝的期待。多數族群認為政府對家己的母語無夠照顧。少數族群認為已經慣勢華語,無愛閣再用另外一種別人的語言做國語。民主法治社會,少數服從多數,多數保護少數:目前保護少數族群有直屬行政院的原住民委員會,客家委員會, 都是保護族群文化及語言有實質意義的措施。他們對Holo 台語的號名的聲音顯示在政府的公告裡閩南語這個字眼裡。 Holo 台語(簡稱台語)反映台灣語文經驗。 (二)世界學術界的語言名採用慣例:沿用本族的號名。若是要指一個社區明確的語言時,研究者的命名原則是:語言使用者按怎叫家己的語言,就按照按呢叫。這是因為當地人既然有家己的名稱,一定有社會及文化因素。所以在國際上的學術論文絕大部分是用Taiwanese 來指台灣最大族群的語言。中國強調台灣語言屬中國方言的考量,閩南語這個名稱是第二次大戰後才聽著的名。這是根據中國語言及方言分類的講法。 (三)語言分類的語言分類用法,語言學界為著一個大語系做種種分類。親屬關係的分類 (Geneological classification)、語言類型的分類 (typological classification) 和地區分類。如下圖所示:
英語、德語的親屬關係在學術界有如上的分類。 英語、德語的親屬關係在學術界有如上的分類。通常是語言分類或比較特點時才使用。如果指稱族群 (people) 就用Englishman、British,無用Germanic這個字眼。若是語言 (language) 就用English(英語)。德國人從來m bat 要求英國人mai 用英語這個名,改用日爾曼語。中國人要求台語是閩南語,就像萬一有一日德國想要統治英國,要求用Germanic 這個字眼來代替英語這個名。同屬於閩南語的有海南、潮州、同安等互不相通的語言,其間距離並不近於德語和英語之間。 在語言親屬關係的分類中,將北京話、重慶話歸類為官話的兩種語言。漳州、泉州、廈門、汕頭歸類做閩南語的方言。過去台灣的學者討論台語的時候,對閩南語實際情形並無瞭解,也沒有採用福建省的語料,這是政治的幹擾所致。無仝名,各有無仝的內涵,對名稱的選用,講的人及聽的人攏有可能 chin特別的反映。 以上分類的根據主要是根據詞素 (morpheme)。若是漢語的分類,學者就偏重字音的異同。無仝學術背景,對台灣話的分類及號名有無仝的看法及主張。 *以上只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教育部立場。
|
|||||||||||||||||||||||||||||||||
2003年5月 3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