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FI40週年】台獨聯盟的傳承與挑戰    rdrcntr:3831 2010-03-16
羅福全2010-03-12

台獨聯盟創盟40週年《傳承與前瞻研討會》

台獨聯盟的傳承與挑戰

羅福全
台獨聯盟中央委員


1. 聯盟的歷史傳承
2. 現階段的挑戰
3. 國際的環境與台灣
4. 台灣是先進的國民國家(advanced nation state)

1. 聯盟的歷史傳承

在1970年元月,由分散在日本、美國、加拿大、歐洲以及台灣島內的獨運團體,手攜手,建立世界台灣獨立聯盟(WUFI)。1976年南美本部也成立,形成海外台灣人大團結,可以說是台獨運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從台灣近代史的角度而言,遠在1920年當時留學日本的台灣留學生在東京發刊「台灣青年」以來,每一代台灣青年指望「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政治運動,代代相繼。在二次大戰後,新一代台灣青年在海外揭竿而起,反抗具有中國意識的國民黨外來政權統治,主張台灣獨立。這是一百年來台灣青年反抗外來統治一脈相承的歷史。

在蔣政權的絕對統治之下,到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才逐步開放海外留學,這一批早期台灣留學生來到海外,留學日本的台灣青年於1960年在東京發刊「台灣青年」月刊,開始公開活動,逐步壯大成為1970年WUFI成立時日本本部組織。留學美國的台灣青年以費城為中心,於1958年成立UFI(United Formosans for Independence),六十年代留美學生在各地紛紛參與台灣同鄉會活動,於1966年各地代表在費城成立「全美台灣獨立聯盟」(UFAI),由新一代台灣青年承繼UFI,這個組織就是1970年WUFI美國本部的組織。加拿大本部是由1966年「加拿大台灣人權委員會」為母體,而「歐洲台灣獨立聯盟」在1967年成立,都是由熱心台灣同鄉會的青年留學生參與。南美本部也是由旅居巴西熱心台灣同鄉會的新一代台灣青年所構成。

當時的留學生分佈海外各地,人數逐年增加,尤其美國在六十年代已經在三十以上校園為中心的各種「台灣同鄉會」活動,台灣同鄉會很明顯的是具有強烈的台灣意識的團體,所以聯盟成立時的核心幹部在海外台灣人社會深具代表性,使聯盟成為海外台灣人廣泛支持、支援的台獨運動組織。聯盟在六十年代就公開提出台獨理論,向各國政府,議會,與所在地社會公開主張台灣不屬於中國;台灣人反對具有中國意識的蔣政權統治;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聯盟的政治主張,在美國、日本及各國都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使各國政府意識到台灣人認同台灣的立場。這一段歷史,聯盟可以說在國際社會確立台灣不屬於中國的主張。

從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海外留學生以及台灣移民大幅增加,台灣人的組織與活動開始多元化。台獨聯盟被蔣政權公開指控是叛亂團體,所以海外台灣人活動,尤其是公開活動必須經由人權會、婦女會、教授會、台灣公論報、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醫師協會,尤其世界台灣同鄉會、各國同鄉會等等,展開為台灣發聲的公開活動。中共或國民黨都一致認為這些多元化的組織都是「台獨組織」。同時聯盟的成員也積極獻身這些組織與活動,有時身兼數職,他們抱著只有奉獻,不計個人得失的精神,最為可貴。在九十年代,聯盟將海外總本部遷回台灣也是以「成功不必在我」的精神溶入台灣政治團體,攜手參與民主化運動。遷台將近二十年,聯盟一貫主張台灣獨立,不做任何妥協的堅定立場,受到台灣社會一致的肯定,延續至今。

在台灣近代史上,過去五十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第一,在二次大戰後,國際社會才有機會認識到台灣人追求獨立建國的意願,有別於中國或蔣政權主張台灣屬於中國的立場;第二,由於海內外台灣人的努力,使五十年來國民黨政權逐漸式微,失去一黨絕對統治的力量,不得不走上民主之路;第三,近年來中國崛起對台灣成為新的威脅。

聯盟在這五十年中,諸多貢獻,這是台灣人歷史的傳承以及必須接受的新的挑戰。

2. 現階段的挑戰

民進黨在2008年總統大選失去政權,這是台灣走向新而獨立的國家的一次挫折。從李登輝總統到陳水扁總統執政前後將近二十年逐步民主化、台灣化,在一夕之間又回到以中國意識領導的馬英九政權時代,成為現階段的一次挑戰。

馬政權上任一年八個月,使台灣的命運面臨一次歷史性的考驗。其傾中政策的指針是與中國胡錦濤國家主席在2009年元旦向台灣提出的「胡六點」接軌。「胡六點」的內容為:(一) 恪守一個中國,增進政治互信;(二) 推進經濟合作,促進共同繁榮;(三) 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四) 加強人員往來,擴大各界交流;(五) 維護國家主權,協商涉外事務;特別強調以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為原則;(六) 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

「胡六點」是一個整體性的宣示,明確表示中國如何統一台灣的步驟。馬英九在2009年4月22日與美方阿米塔基的越洋視訊,馬英九認為胡錦濤發表的「胡六點」聲明是很正面的,他並進一步表示,希望經濟議題優先,再來解決其他問題,並聲稱計劃2010年春允許中國研究生來台就學,秋季開放中國學生來台等等。

在此前後,馬英九政府積極推行「外交休兵」、江陳二次協議、主張開放中國學生來台、推動ECFA等具體傾中政策,今後可能進一步試探「兩岸和平協議」的企圖亦隱約可見。這些都是以「胡六點」為指針。去年八月馬英九再度出任國民黨主席時接到胡錦濤的賀電,宣稱共同來打擊台獨勢力。綜合馬英九傾中政策,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並無中華民國的存在。這一點馬英九已經違反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總統職責,明顯違憲。從中國觀點,這是一項新的國共合作,如何打擊台獨,併吞台灣的具體步驟。「胡六點」可以說是馬英九傾中政策的指針。

馬英九在2008年總統大選時曾公開主張台灣的將來應由二千三百萬人民共同來決定,並表示在選擇台灣前途的公投,亦不排除台灣獨立為一個選項。但是在上任總統一年八個月的今天,很明顯的走上,「維持現狀,終極統一」之路。因為馬英九是在民主體制下選出的總統,其傾中政策是否代表台灣民意,造成國際上新的困惑,是否台灣已經決定靠向中國?這是台灣面臨的新危機,也是我們所面對的新挑戰。

3. 國際環境與台灣

1972年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喪失會員國資格後,雖然尚有二十國小國家維持邦交,在國際上中華民國已經不是一個國家。但是因為大多數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時,並未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到今天這個立場並無改變。

最近的一個事例就是,2007年7月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在聯合國公開表示「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針對潘基文宣示,美國政府即時向聯合國提出一項備忘錄,明確表達不接受此一說法。並表示所謂「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之說法,並非聯合國多數會員國的共識,也不是美國的一貫立場。日本在同一時間亦向聯合國總部表達同一立場。簡而言之,美國、日本與聯合國多數會員國認為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台灣並非中國的一部分,中華民國在國際上並無國家地位,多數國家對台灣採取「台灣國際地位未定論」的立場。這是五十年來國際社會對台灣地位一貫的立場,重要的是這一次美、日公開表示聯合國多數國家的立場不變,對此中國亦避而不談。

在亞洲地區,日本與美國長期以來致力維持亞洲的和平與安定。在1996年,中國向台灣海峽試射飛彈後,日本與美國逐步提升日美同盟的內涵,日本積極增加國防力量,並得到美國先進防衛性武器的支持,對亞洲安全是一項新的發展。因為亞洲存在著兩個不穩定的區域;一個是北韓,一個是台海;所以逐步提升日美同盟,成為亞洲的穩定力量。日美同盟就是穩定亞洲和平的公共財(public goods)。

日美同盟對台灣問題最具體的立場,就是2005年2月間由日美雙方外交、國防部長共同發表的「二加二」日美共同戰略目標,公開主張中國就台灣海峽問題應以和平對談解決,希望中國在亞洲扮演建設性角色。日美同盟對中國所採取的是一種「勸阻戰略」(dissuasion strategy),這與冷戰時期美國對共產世界採取的「圍堵戰略」(containment strategy)是一種敵對關係有所不同。日美與中國並非敵對關係,而是希望中國不要走向冒險主義,期待中國今後在亞洲扮演建設性角色。現實上,勸阻戰略能否發揮效用,必須具備強大的軍事抑止力量做為後盾。從2005年起,美日雙方在亞洲開始提升足以嚇阻中國崛起的軍事力量。這是希望日美同盟的抑止力量足以維持亞洲「力量的均衡」(balance of power)。總而言之,日美同盟是亞洲和平安定的公共財,其目的在於維持亞洲現狀,包括台灣海峽維持現狀。

馬英九上任以來的傾中政策,一方面好像提升台海和平,但是傾中政策的動向已經使日本與美國憂慮到,馬英九是否一步一步使台灣向一中傾斜,逐步放棄「維持現狀」。如果台灣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將完全改變亞洲的均勢(balance of power)。這是日本與美國不能退讓的底線。六十年來日本從未擔心台灣會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馬英九上任後,日本開始憂心馬英九「終極統一」的政策。會改變亞洲的國際局勢危及日本安全保障。

4. 台灣是先進的國民國家

廿世紀的一百年是台灣近代化的過程,使台灣在廿一世紀成為一個先進的國民國家(advanced nation state)。什麼是先進的國民國家?第一,台灣經濟發展的結果已經使台灣成為一個先進國家。根據聯合國基準,一個國家的一人平均所得超過美金9700元,就是脫離開發中國家的地位(status),成為先進國家的經濟體。所以在經濟發展上台灣在進入廿一世紀時候已經是一個先進國家。其次,二十年來國民黨一黨專制的體制式微,台灣逐步建立民主體制,尤其是2000年總統大選,政權和平轉移,充份表現台灣是一個民主體制下的公民社會(civic society),是一個現代化的國民國家(Nation State)。

反觀今天的中國,經濟上是一個開發中國家,政治體制上仍然停留在一個人治社會,受制於一黨專制。中國一向對台灣主張「大中華民族主義」,其內涵就是帝國時代延續下來的一種「領土民族主義」(Territorial Nationalism),意在恢復帝國時代的版圖,強調「我們都是中國人,台灣是中國的領土」。而台灣的國家意識是基於公民社會的自由選擇,是國民國家的民族主義。台灣社會已經不是四大族群是否和協的問題,而是認同台灣的就是台灣人,認同中國的就是中國人的一個現代化社會。

2009年1月<天下雜誌>國情調查,就「您是否覺得身為台灣人是一件光榮的事」結果79.5%的民眾回答「是」,以身為台灣人為榮。認同台灣,基本上這就是台灣人的nationalism。當然不認同中國。

十八世紀美國脫離英國獨立,就是國民國家的第一個國家。1951年聯合國成立時只有五十一個會員國,現在聯合國會員國增至一百九十二國,六十年來新加入的一百四十一個國家到底從何而來?其實就是二次大戰後脫離殖民地統治,或宗主國而獨立的國家,也是在聯合國憲章保障「人民自決」基本權利之下誕生的新國家。所以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有權利決定自己的將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至今不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用意在於保留台灣人的基本權利。因此,目前多數國家一直主張台灣「維持現狀」至為明顯。

台灣在廿一世紀已經是一個先進的國民國家。民進黨在2008年失去政權是台灣前途的一次大挫折,馬英九的傾中政策是一時的歷史的逆流。2012年總統大選是扭轉這個逆流的機會與挑戰,只要綠營能取得台灣絕大多數民意的支持再度執政,雖然有中國對台灣的威脅,國際社會,尤其是先進的民主國家一定能正面的支持台灣人的選擇;建立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