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FI40週年】黃昭堂主席開幕致詞    rdrcntr:4017 2010-03-16
黃昭堂2010-03-12

黃昭堂主席開幕致詞�黃昭堂
致詞�蔡同榮�彭明敏
台獨聯盟的傳承與挑戰 �羅福全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的發展與特色 �張炎憲
變遷社會中的不變目標�張燦鍙
台獨聯盟遷台及其後的發展�黃爾璇
台獨聯盟的標竿作用──賀獨盟「四十而不惑」�陳儀深
建國提案——兩年三腳步�許世楷
下一階段的台獨聯盟�陳以禮
台獨聯盟大事記�陳國雄

台獨聯盟創盟40週年《傳承與前瞻研討會》

黃昭堂主席開幕致詞

台獨聯盟的成立

台灣獨立聯盟於1970年1月1日由日本、美國、加拿大、歐洲、台灣五個台獨運動組織合併成立,後來加入南美,象徵海內外台灣人大團結時代來臨,造成轟動,在合併前於1968年已發行共同機關誌《台灣青年》月刊及《Independent Formosa》英文季刊,奠定成立全世界台灣獨立聯盟的基礎。

1950年代,日本有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系統的獨立運動,1960年以留學生為主的台灣青年社成立,後來演變為台灣青年會、台灣青年獨立聯盟;美國在1950年代就有UFI的存在,但是由於美國FBI對外國人的團體猜疑頗深,UFI必須假裝解散,1966年成立「全美台灣獨立聯盟」(UFAI)進入公開活動;加拿大是由1964年的「台灣住民自決聯盟」出發,同年改名為「加拿大台灣人權委員會」,以人權為題展開獨立運動;至於「歐洲台灣獨立聯盟」是1967年成立的。

中國國民黨的特務組織魔爪也伸長到外國,獨立運動採取秘密方式較多,彼此相互間的認識不多,難以建立互信基礎。海內外五團體合併順利成功,頗有台灣人大團結的象徵意義。「南美本部」算是台灣獨立聯盟成立以後的1976年成立的。

運動中心東移美國

1960年代日本台灣青年的獨立運動相當活潑。但在日本,留學生生活不易,人數漸減,運動中心遂轉向美國發展。聯合國總部設於美國,對國際訴求自由、民主、人權,美國是絕佳位置,美國的台灣人人口增加後,美國本部的活動更加活潑,透過美國輿論對中國國民黨施壓的效果顯著。所以聯盟的總部設立於美國是正確的決定。

由於六本部所在地國情不同,所以各本部維持高度獨立運作。其實各本部間的合作非常密切,聯盟成立至今,這種情形始終不變。

聯盟一向認為主戰場在台灣本土,對台灣內部的民主運動極力支持。使台灣內部民主運動與海外台獨運動合作緊密。

台灣內部的民主運動

台灣內外的運動面臨的壓力有異,在海外稱為獨立運動而不稱為民主運動;在台灣內部則稱為民主運動而不稱為獨立運動。其實,提高「台灣人意識」是台灣內外運動共同的準則,至於自由、民主、人權就是聯盟所尊崇的價值觀,無論獨立運動或是民主運動,共同的精神就是抵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侵台。不過「打倒中華民國外來政權,建立獨立的台灣共和國」這個口號在外國的台獨運動喊得比較響亮。

台灣Nationalism

日本本部的發源是1960年的「台灣青年社」,至今年的2月28日已成立50年,3月7日在日本東京舉行50週年紀念。

當時台獨運動的出發點是「台灣民族主義」,主張台灣人的概念必須提昇到台灣民族才能夠對抗中國民族主義。初期所擬構的台灣民族是由Holo、Hakka、原住民這三個族群構成。鑑於隨中國國民黨來台的所謂外省人台灣化,「新住民」被容納於台灣民族之內,乃是1970年代中葉以後之事。此後,「台灣民族」涵蓋四個族群。

民族主義,這是日本人由Nationalism翻譯出來的語彙,後來蔓延在漢字世界,民族主義對凝聚愛國心有極大的作用,卻動輒被認為是要同化不同族群的鴨霸的觀念。

一個國家裡,尊重各族群文化的獨立發展,由各族群共同來形成一個國家,這種「國民主義」概念,同樣是由Nationalism翻譯出來的語彙,但是這可能比較適合於一個成熟的社會,因此聯盟近年就較少提起「台灣民族主義」了。「台灣國民主義」是以後比較好的選擇。

又對於中華民國這一外來政權的觀點,由於民主化的變遷,中華民國呈現台灣本土化的現象,從而,「打倒中華民國體制」的口號也有所鬆動。「終止、終結….中華民國體制」等修正應運而來。透過參與選舉,進入中華民國體制的台獨運動者、民主運動者日增,台獨運動要如何應付「中華民國體制」遂成為台獨運動的一個瓶頸。台灣到底已享有主權,或沒有主權,或主權地位未定,意見紛紛莫衷一是。「台灣人共同來確立台灣國家主權」也許是一個新的團結口號。

參與選舉活動卻使聯盟組織鬆動

1991年聯盟先是翻牆遷台,隨而所謂「黑名單」的開放,遂奠定了台獨聯盟總部由美國遷回台灣。遷台後,聯盟決定群眾運動與選舉交叉運作的「剪刀理論」。現在看起來剪刀的運作未必成功,反而使聯盟組織鬆動化。其實鬆動化也有與各社團融和、合作的積極作用。

1987年台灣獨立聯盟改稱為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名稱多了「建國」兩個字,實質上運動內容不見得有什麼變化。聯盟成立開始,甚至所有獨立運動都以建立「新而獨立的台灣共和國」為目標,台灣共和國不是要繼承將被打倒的中華民國體制,也不是要從自1949年就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分裂而獨立,聯盟一向追求的是台灣共和國這個新生的國家。

在中華民國體制下參與公職的選舉,很容易讓政治人物溶入中華民國體制內,而讓中華民國繼續存在,這雖然可以免卻「消滅中華民國這個在台灣存在的獨立國」的印象,不過若為台灣的將來設想,台灣這個新誕生的國家,不是繼承中國,也不是從中國分裂,這樣才能夠享受全新的、安定的地位。

對各界的感謝之意

40年是一個長久的時間,在這期間很多盟員盡心盡力奉獻,有的則因奔波過度而早折,有的則因從事運動而長年被關在黑牢受盡折磨。

不論在台灣或在海外,很多人雖然沒有加入台獨聯盟,卻暗中出錢出力支援這個運動,台獨聯盟對台灣的獨立建國若有所貢獻,那是或明或暗參與的人士共同努力的成果。其中包括外國人士。我代表聯盟向所有的同志謹致感謝之意。

同志之中有的已進入天國,我們特別在此懷念。我們台灣獨立建國的壯志尚未成功,敬請各位更加打拼努力,來確立台灣的國家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