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世界性的「台灣獨立聯盟」(1970)    rdrcntr:4727 2007-06-16
台獨聯盟2000-02-28

組成世界性的「台灣獨立聯盟」(1970)

‥‥‥摘自《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的故事》‥‥‥

美、日台獨團體的交流

  1968年8月份起,日本《台灣青年》月刊改為台灣青年獨立聯盟、加拿大台灣人權委員會、全美台灣獨立聯盟、歐洲台灣獨立聯盟等四團體的共同機關誌,為日後整合性的世界性台獨聯盟鋪路。在這一期間,原居主導地位,且在台灣理論和組織經驗均強的日本台灣青年獨立聯盟,與全美台獨聯盟亦展開了多方接觸,同時也在美、日同步開展示威抗議。

  事實上,美、日台獨團體的成員,早在台灣或赴美留學前,即與日本「台灣青年」保持良好關係。尤其是羅福全、蔡同榮、張燦鍙、侯榮邦、陳榮成等數十位好友,當年出國留學前曾透過台大與嘉中、南一中等同窗關係,參加「關仔嶺會議」的秘密結社。後來,因蔡同榮的同窗劉家順被人檢舉,使得劉家順於出國時在機場被捕,參與關仔嶺會議的人幾乎都上了黑名單。後來出國在日本加入「台灣青年會」,以後擔任台灣青年獨立聯盟組織部長的侯榮邦,即不斷與到美國的蔡同榮、羅福全、張燦鍙、陳唐山等人連繫,並且寄送《台灣青年》雜誌,讓他們在美國向台灣留學生宣揚、啟蒙台獨思想。

   當時日本台灣青年獨立聯盟委員長辜寬敏也極力主張,世界性的台獨聯盟組成時,總本部應該設在美國紐約,而不是日本東京,因為:(一)日本方面雖然在理論、組織經驗較強,但留日學生及台灣同鄉日漸減少,而留美學生和台灣人卻愈來愈多。(二)台獨運動的任務是向全世界宣傳台灣問題,由於聯合國在紐約,因此應將總本部設在美國紐約。

   當時在日本發行的《台灣青年》月刊定期寄到美國、歐洲、加拿大等地,早已建立良好的聯絡網,加上《台灣青年》改為美、日、歐、加四地台獨團體的共同機關誌已有一年多的交流經驗,已為整合工作做好熱身,1969年9月20日,全球性台灣獨立聯盟籌備會議在紐約召開。加拿大人權委員會負責人林哲夫、歐洲台獨聯盟負責人張宗鼎(化名簡世坤)、全美台獨聯盟幹部包括:蔡同榮、張燦鍙、陳隆志、賴文雄、鄭自才、羅福全等人在紐約開會。在日本的台灣青年獨立聯盟幹部,因多數無護照,不能出國,祇派出吳枝鐘醫師與會。

   在兩日的討論中,大家同意成立「台灣獨立聯盟」(World United Formosans for Independence,簡稱WUFI),各本部維持自主性,並且於1970年1月1日正式宣佈成立台灣獨立聯盟,由各本部自行推選聯盟中央委員,再由中央委員選舉總本部負責人。其中,台灣本部因不便公開,因此也沒有投票權。

   第一任的總本部負責人,由蔡同榮和張燦鍙分別擔任正、副主席。

   在日本發行的漢文的《台灣青年》月刊和英文的Independent Formosa雙月刊(與在美國發行的FORMOSAGRAM合併)也改為聯盟的機關誌。此一海外台灣人的空前結合,掀起了台獨運動的高潮。Independent Formosa後來改為漢文《台獨》季刊,自1981年以後改為報紙型式,每週發行兩次的《台灣公論報》至今。

  聯盟總本部主席如下:

  • 蔡同榮(1970∼1971)
  • 彭明敏(1972   )
  • 張燦鍙(1973∼1987)
  • 許世楷(1987∼1991)
  • 張燦鍙(1991∼1995)
  • 黃昭堂(1995∼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