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安全保障與民主」國際研討會 有關台灣的安全保障 2004年1月17日 山本誠(岡崎研究所特別研究員/亞洲安保論壇幹事)壹、安全保障環境的基本架構 由於2001年9月11日在美國同時發生多起恐怖活動,因而有情勢引起很大變化的看法。的確有很大變化,但基本上安全保障環境的架構卻未變。 依據反恐專家所說,911同時發生多起恐怖活動是前所未有的無差別大規模恐怖活動,已超過所謂的閾值。所謂閾值,就是刺激生體系等時,雖然對小刺激不反應,但當超過某限度時就會激烈反應的這種界限值。因為911同時發生多起恐怖活動已超過這種界限值,故以美國為首的全世界做出反應。 以這起恐怖活動為契機,為了反恐或防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而發動行使武力的門檻已大幅降低,形成國際輿論也無法任意反對的氣氛。由此,停滯已久的情勢又開始轉動,產生新情勢的潮流是現狀。其一環是阿富汗戰爭或伊拉克戰爭,如今這種潮流已逐漸轉移到東北亞。 儘管情勢的潮流發生如此大的變化,但支撐這種潮流的所謂安全保障的基本架構卻未改變。 在亞洲太平洋地區,以朝鮮半島為首,在台灣海峽、印尼等擁有不安定因素中,以美國為核心的自由圈諸國與一黨獨裁的社會主義大國中國對峙的基本架構,是當前無可避免的情勢。 有關俄羅斯,從長期來看,身為「以美日為核心的亞洲太平洋自由圈諸國」與「中國」、「俄羅斯」的三極結構之一極,未來動向備受注目,納入視野當然自不待言。可是,當前俄羅斯處在不得不以靠向西方國家的姿態來重建經濟的狀況,加上又有車臣問題,因此面臨被迫不得不與美國合作的狀況。 在歐洲雖有所謂NATO(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EU(歐盟)、OSCE(歐洲安全保障合作組織)等集體安全保障機構發揮本身的功能,但在亞洲卻因各國的多樣性,使建立集體安全保障機構處在極困難的狀況。 在這種情勢中,亞洲太平洋地區當前不得不把以自由圈諸國核心的美國和自由圈諸國的雙邊合作為基軸的間接合作體制,做為基本安全保障的架構。 貳、台灣的戰略性定位 在以上的架構中,台灣身為支撐自由經濟圈之一員,佔有極重要的位置。姑且不論扮演資本流通樞紐的角色,擔負尖端技術之一端的角色也極為重要。 最近只要看看電氣製品一項就知道,在各個不同地區工廠成品化的零件,運送到其他地區組裝已司空見慣,就拿台灣新竹科學園區的IT工廠來說,假使發生故障,美日的IT產業立即受到重創。 以海洋為動脈網連接地區內外,身為相互發展的亞洲太平洋國家群之一員的台灣,在地理上佔有重要的位置。 基隆或高雄做為核心港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在確保連接亞洲太平洋國家群的海上交通線上,台灣的存在不可或缺。台灣是以海洋做為紐帶來連繫的亞洲太平洋自由圈之鑰,因此如果台灣有事而發生導致其功能下降的事態,整個自由圈諸國必將受到嚴重的打擊。 參、台灣的安全保障 處在上述戰略環境的架構中,為確保台灣的安全,下列三項極為重要。 1. 第一是讓中國方面打從心底理解美國確實參与防衛台灣的真意。 讓對方理解美國堅強的意志,在抑制中國的軍事行動上最為有效。 美國對防衛台灣的曖昧態度有百害而無一利,恐將因向中國傳達錯誤的訊息而有導致引發紛爭結果之虞。 在12月9日與中國總理溫家寶會談的美國總統布希,就有關台灣的公投明確表示,「反對單方面決定改變中國、台灣的現狀」的想法。 似乎讓人有比原來倒退的印象,可是對恢復伊拉克秩序感到棘手又擁有北韓問題的美國來說,最不希望現在這個時期引起無謂的事端。 不過其內容也牽制不放棄動武的中國,白宮高級官員強調,「提供台灣武器的同時,總統在2001年4月明確表示(採取應有的措施來保護台灣)的台灣政策並未改變」。 總之,對現今的美國來說,首先要解決的是伊拉克問題,其次依序是北韓問題以及台灣。 對現在美國的立場來說已是竭盡所能,這次布希的發言,對伊拉克問題感到棘手的布希政府,因面對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當然不希望現在這個時期引起事端,因此對中國口頭上敷衍的性質也很大。 可是從歷來美國的行動模式來看,中國一旦對台灣動武,不論何種理由,美國必定介入。 對揭櫫基督教式民主主義旗幟來向德國、日本宣戰,在朝鮮半島或越南作戰,出兵阿富汗,現正在伊拉克拼命的彼等來說,自由民主化進步的台灣,是他們拼命要確保的自由民主主義文明圈的一個城堡,如果拱手旁觀棄之不顧,那麼他們眾多年輕人流血流汗,花上百年時間所換來的一切,究竟所為何來? 何況,如果棄台灣於不顧,必定會喪失其他亞洲同盟國或自由圈諸國的信賴。 唯有在因陸地接壤而必須投入地面兵力,而且可能陷入泥沼的情況下,美國才會躊躇介入。 不過,台灣海峽有150~200Km,不必投入地面兵力。只要投入海空的高科技兵力,讓美軍官兵的災害止於最小限,就能獲得最大的成果。 而且,一旦投入地面兵力就很難撤收,而投入海空兵力容易,撤收也容易。 因此美軍的介入極為容易。 以下列舉美國就有關台灣問題,最近幾年間所因應的幾個具體事例。 美國在柯林頓政府時代,曾對台灣採取以模糊政策為基本的參与政策,可是1996年台灣舉辦首屆總統大選時,中國在台灣海峽試射飛彈來加以恫嚇,此時連柯林頓政府也毫不猶豫的派遣以2艘航空母艦為基幹的機動部隊來到台灣海峽,以牽制中國。 1999年7月,李登輝總統接受德國的「德國之聲」專訪時,做出「特殊國與國的關係」的發言,當時中國也以激烈反應來加以威嚇。 對此,柯林頓總統一面傳達支持「一個中國」政策的同時,另一方面透過國務院發言人魯賓發表,「中國如果對台灣動武,將採取包括軍事行動在內的一切手段來防衛台灣」,強烈暗示美軍將介入來牽制中國。 當時美國太平洋軍司令官布雷亞也做出與此相關的發言,「我不認為中國有(壓制台灣的)這種潛力」,從他的話中可看出一旦有事時,美軍將介入的大前提。 同年8月25日,關乎李登輝的發言,美國有力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的費納爾董事長以下的有力政治家與知識份子20多人,也連署發表以下聲明,「美國應明確宣布將盡一切努力來抑止台灣受到任何威嚇,防衛包括金門、馬祖在內的對台灣的封鎖或攻擊」。 布希政府一開始對參与防衛台灣的態度就很明確,2001年4月25日在ABC電視台的節目中,布希總統曾明確表示,「中國如果攻擊台灣,美國無論如何都會支援防衛台灣」。當時因受到媒體的大肆渲染,而有發言倒退的經緯,可是在2002年2月訪中時,在清華大學的演說及美中領袖記者會上,明確表示堅持實質防衛台灣的「台灣關係法」,變成實質修正或凍結柯林頓三不的形態。 而且,2002年3月中旬在佛州召開的一場由民間團體主辦的「美台防衛高峰會」的席上,美國副國防部長渥華茲在演說中明言,「美國支援任何中國對台灣的攻擊」,明確道出布希政府的政策。 觀看歷來美國的行動模式或上述這些事實,就能明確解讀美國參与防衛台灣的強烈潛在意志。可是問題在於中國能否打從心底理解這些狀況。 我想為避免中國錯誤解讀美國口頭上的敷衍,我們一有機會就必須說服中國。 2. 第二是台灣人民維持絕不向中國的恫嚇屈服的堅強意志力。 在前項所述的戰略環境下,中國絕不能以軍事力來壓制台灣。 中國能採取的具體軍事行動,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方法,(1)以飛彈來威嚇、攻擊 (2)登著陸進攻 (3)海上封鎖等。 有關飛彈,據說中國在數年後將擁有600枚傳統型飛彈,但傳統型飛彈的炸藥量有限制,600枚可能大約在500噸上下。 1999年在台灣發生的921大地震,導致9萬6千戶房屋全毀半毀,2372人死亡,造成的災害要比數百枚飛彈大得多。而且地震是突然發生,飛彈攻擊則能視某程度情勢的變化而有防衛的餘地。 在科索沃戰事中,NATO在長達78天內進行2萬3千枚炸彈與310枚飛彈攻擊,據說其彈藥量高達1萬1千5百噸。 500噸的量只有其4.5%,如果只是威嚇攻擊,不會用盡全部彈藥,因此實際發射的更少。 受到比中國準備對台灣發射的彈藥量多出數十倍攻擊的南斯拉夫都未投降,只是撤兵而已。 只需要對發電廠或工業地帶等戰略性重要據點,引進已實用化的PAC3-愛國者飛彈Ⅲ型(台灣擁有的PAC2的改良型)來進行重點防衛即可。 對有關核子飛彈,中國曾宣布,「自己不會主動進行核武先制攻擊」、「對非核武擁有國不使用核武」、「不以核武進行威嚇」,可是如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先對他們自稱為同胞的台灣人民使用核武,將會造成何種後果呢? 必定遭到全世界一致的譴責,將永遠喪失統一台灣的機會,而且也不能否定美國的報復。 總之,只要台灣不輕言投降,僅靠飛彈也不能壓制台灣。 那麼,登著陸進攻又如何呢?有150Km~200Km的台灣海峽的戰略性意義極大,中國方面想要排除具有強大高科技能力的美國海空軍戰力與台灣海空軍戰力來確保空中優勢,是極困難之事,中國軍不可能越過這條海峽。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例,德國以登陸英國為目標集結大軍,卻不能渡過區區40Km的英法海峽,BOB(Battle of Britain:登陸所需的空中優勢的爭奪戰)仍是記憶猶新的教訓。 最後提到海上封鎖,為封鎖台灣使其窒息,必須封鎖主要港口的基隆與高雄。 可是兩港近年來扮演鄰近諸國核心港的角色,因此並不僅僅是台灣的港口。如果加以封鎖,將會為鄰近諸國帶來不小的影響,有可能發展成為國際問題而使中國受到制裁,如此一來美國的介入就更加容易。 如果在無法取得空中優勢的狀況下進行海上封鎖,除了使用潛艦之外別無他法。 以潛艦封鎖的做法有二,其一是以魚雷或飛彈攻擊出入港口的船舶的方法。另一是在港口附近鋪設水雷的方法。 無論是採取哪一種方法,如果造成與台灣無關的船舶受到災害,將演變成與全世界為敵而受到制裁,因此必須把目標對準出入台灣的船舶。如此一來就不得不在港口附近設定某種程度的地區來行動。 在這種況狀下,台灣方面就可把反潛兵力集中在該海域,捕捉擊破潛艦。如果美軍的P3C(反潛巡邏機)介入,中國潛艦將在瞬間受到壓制。 基隆與高雄都是天然的良港,一出港水深就很深,正好是P3C擅長的海域。據說中國擁有65艘左右的潛艦,但雜音大,因此可能成為P3C最佳的目標。 此外,當水深超過一定程度以上時,水雷就不能發揮功能,因此在基隆與高雄能鋪設水雷的海域僅限港口附近的有限海域。這樣一來開啟航線也容易,前來舖設的潛艦行動範圍也受限,可埋伏加以捕捉。 總之,只要台灣人民不屈服於中國的恫嚇而輕言投降,中國在物理上不可能以軍事力壓制台灣。 3. 第三是台灣的自立救濟。 為不屈服於中國飛彈的恫嚇,精神上的安心感很重要。 為此,飛彈防衛可謂燃眉之急。在攔截飛彈系統上,首先引進PAC3,也可考慮引進神盾艦。雖然這可能有政治上的困難,但也必須從能做之處開始進行整備。 現在立即能著手的是整備防空洞做為民間防衛。為獲得飛彈情報而能在不陷入恐慌下避難,可能需要準備防衛手冊或訓練。 而且,為阻止2次攻擊,必須擁有對敵人飛彈基地的反擊能力,這也是一部分抑制的力量。 必須強化海空軍戰力,以備登著陸進攻或海上封鎖。希望整備確保空中優勢的空軍戰力、海上攻擊的空中攻擊力、地對艦飛彈、水際水雷等,引進整備提高反潛能力的P3C(能攜帶6枚反艦飛彈,做為海上攻擊力也有力),提高反水雷戰能力以備水雷封鎖等。 除此之外,必須整備能有效運用的C3I(指揮、管制、通信、情報),以及提高電子戰能力與網路戰能力也自不待言。 最後綜合結論如下,台灣處在以美國為核心的自由圈諸國之一員的戰略性架構中,只要人民具有對中國的恫嚇絕不屈服的堅強意志力,以及適當的自立救濟,即使面臨任何事態,也能確保自由與安全。 這是我們第三者客觀觀察所得出的結論。 (翻譯 陽鴻儒 台灣安保協會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