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的變革、改編與亞洲安保體制」國際演講會

東亞的安全保障情勢與日美同盟

2005年12月16日

鈴木正孝(前參議院議員.前防衛政務次官)


今天,承蒙社團法人台灣安保協會黃昭堂理事長的邀請,從東京來到貴國,感到非常光榮。本人在日本長久從事關於軍事問題的政策立案與實施,以及曾當過國會議員的經驗等身份,若能稍有益於日本與台灣之間的友好發展,乃至深化對解決東亞現在的諸課題的理解,則幸甚。今日,本人就是抱著這種心情來向各位講話。

現在於政府與國會有不少親友担當有關現在日本的安全保障政策的立案與實行,故本人自然在日常生活中會去思索這些問題,以下要講的話是屬於本人私人的見解。演講題目是「東亞的安全保障情勢與日美同盟」。美國的國防政策這數年來有大規模的修改,其檢討的成果已在歐洲乃至東亞地域逐漸呈現。概觀全盤的情勢,就担保日美同盟的實效性,就日美間獲得的諸成果等,美軍與日本政府,自衛隊的狀況,容於後段論述。

太平洋戰爭終結後,日本在戰爭過程中,對亞洲及其周邊諸國民的生命與財產加害莫大一事深為反省,並對國際社會誓約不再度重犯這種國家軍事行動,並制定現行的包括「放棄戰爭」條項的和平憲法。1950年韓戰勃發,現實上為確保日本的安全與和平的措置而創設現在的自衛隊,全盤性且大規模的攻擊力與抑止力則依靠同盟國的美國為前提,再以「日本安全保障條約」與「自衛隊」為兩輪機制,確保日本的和平與獨立。

日本長年來防衛力的整備,組織型態等的體制整備的基本方針,由於在東西冷戰下,故基於別於他國的防衛構想,極為抑制性及自制性的「專守防衛」,在與同盟國的美國協力下的戰略判斷對應迄今。

其間,在朝鮮半島南北激烈的對峙持續不斷,又,中國人民解放軍與遠東蘇聯軍繼續增強。對日本極為重要的祖先傳下固有領土的北方領土,在北海道東端海上的國後,擇捉,色丹島等四島也配備了蘇聯軍的師團規模以上的陸上,航空兵力,軍事上非常緊張的狀態持續不斷。中國大陸在1964年10月,核子實驗首次成功,而且1967年氫彈實驗也成功。

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實上擁有核子兵器,飛彈的配備等,又近年來大幅推進海上航空戰力的近代化等著實進行增強軍備。本人面臨這樣的日本,在防衛、軍事為中心的安全保障環境最嚴格的狀況之際進入防衛廳,廢寢忘食從事日本的防衛力整備計劃的立案實施,並直接參與防衛預算的編制等各種重要工作。如同今天仍然繼續廣泛地觀察諸情勢,直接、間接參與日本的和平與安全之工作。

1972年5月,懸案的沖繩縣施政權返還日本(沖繩縣復歸本土)的問題,日美間實現政治性解決。本人為了關於沖繩縣的美軍基地由自衛隊引接的日美間返還交涉過程中,1971年夏天,以防衛廳成員的身份,參加現地調查團,首次視察調查配置在沖繩縣宮古島的美軍警戒監視用的雷達設施。宮古島平良港的美麗夕陽,迄今無法忘懷。據現地美國的行政官府的關係者的話,當時平良港,夜間常有從台灣來漁船等船舶,初次對台灣感到親近。當聽到從日本最西端的島嶼與那國島能夠遼望台灣,更加強對台灣的親近感,這是1971年6月的事。

沖繩縣在翌1972年5月,正式「去核如同本土」復歸日本,而關於在沖繩的美軍以及自衛隊的基地問題從此步入新階段。

同一時段,國際政治的舞台上於1971年10月聯合國大會,中國正式取代台灣代表權,以常任理事國,確保安全保障理事會的度次。翌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發表美、中共同聲明。

那時候,日台間則1972年9月,田中首相訪問中國,舉行國交正常化的會談,之後,與中國共產黨政府之間正式建立邦交。早於日本,美國也圖與中國之間國交正常化,當時,美國考慮台灣實質上的安全保障上的措施仍制定屬於國內法的「台灣關係法」,對台灣海峽及其周邊的和平與安全扮演重要的角色。而日本則以政經分離的措施與中國政府國交正常化迄今。對美國及日本來說,其與中國政府的關係,將台灣定位為中國的國內問題。

但是,其歷史上的經緯,台灣國民在全世界的規模及其重要性,超越地域,具有莫大的影響力,台灣海峽的通商在海上交通路上的重要性,對日本經濟社會活動,可謂具有興衰上的重要性實不用多言,這是任何人都明白的事。

確保海上交通路的安全是極為重要的戰略事項。日本的防衛政策在「專守防衛」之下,一向以兩項大觀點行使之。一為阻止外國軍的著上陸,一為確保海上交通路的安全。

「確保海上交通路的安全」即所謂「海線(Sea Lanes of Communication)防衛」與同盟國的美國都是對東亞的和平與安全不可或缺的要素自不待言。誠如所知,今年2月,日美的外務,防衛首腦間在華府會談後發表的共同聲明要旨為「台灣與中國的統一必須依據和平手段」是日美的共同戰略目標。

199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蘇為中心的東西兩陣營激烈的對立與抗爭持續不斷,NATO(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WPO(華沙公約組織)的對立,在蘇聯的崩潰下而化解,引發核子戰爭危機的東西冷戰終於結束。

但是,尤其在北東亞有北朝鮮(譯註:北韓)的開發核子疑惑,金日成主席的亡故,天然災害,缺乏糧食,國民大量脫出國外等,北朝鮮這樣嚴酷的政治,經濟狀況的變化,使為維持繼承者金正日體制,傾向開發配備核子武器,勞動號,大浦洞號飛彈,又,屢次綁架日本人的暴行等,構成地域的安全保障上重大的憂慮事件。

伴隨無形的冷戰終結後,其政治上經濟上效果的重新分配,主要為美國,在歐洲諸國則進行軍事態勢的變換,而NATO對東歐地域的擴大及歐洲聯盟的成立與擴大,東西德的統一,東歐諸國的民主化,步入西歐化的過程而進展。

一方面,伊拉克突然侵攻科威特,而誘發波斯灣戰爭,又,冷戰時代被抑止的宗教、民族、地域等誘發的紛爭等在全球各地頻發,舊南斯拉夫的波希尼亞及赫哥維那或科索沃的紛爭成為其典型的事例。

中東的以色列與巴絡斯坦之間的問題,經PLO議長阿拉法特的亡故等曲折卻仍然以和平解決為指標,惟恐怖軍事抗爭依然持續不斷。數年前,在日本政府限制渡航下,出訪波希尼亞及赫塞哥維那的塞拉耶佛。從現在的SFOR部隊的負責人聽到代頓和平協定岌岌可危。在塞拉耶佛的冬季世運會場的跡地本來是世運和平祭典,相反地成為內戰犧牲者的墓地。

日本乘柬埔寨內戰終結的和平會議成立後,整備派遺自衛隊到海外的法律根據。當時,本人就任「國際和平協力法案」準備室處長,以身為內閣審議官(防衛審議官)直接參與制定法案,專注心血促成法案成立。

這是太平洋戰爭終結後,初次大規派遣自衛隊到海外,故在國民之間引起很大的爭論,國會也長期徹夜審理,終告成立。

結果終於能派遺自衛隊施設部長到亞洲東埔寨一國。不過,這並非戰鬥,其目的完全是為復興的人道上的支援。也就是日本做為有責任的國際社會一分子,誠實且積極的遂行國際義務才是唯一的目的。又,其結果,影響所及的效果目標為謀求周邊地域的和平與安定。

後來,約10年之間,曾經幾次在世界各地進行聯合國的維持和平活動,惟在美國的911同時發生多數的恐怖行動後,參加印度洋上的補給作戰,伊拉克戰爭後,則在伊拉克南部,薩馬瓦的復興支援活動等,都在同一宗旨下進行自不待言。派遣海外的理由乃沿起於恐怖事件為始,複雜多岐,惟日本一貫不進行戰鬥行動的方針下,與國際社會協力,委任具實效力的自衛隊的技術上能力或與部隊的總體力進行有效的活動。依據上述行動,獲得國際社會相當高的評價,今後更以固定化為目標。

隨著東西冷戰終結,世界性規模的構造變化,以及在亞洲地域經濟活動的活躍化,朝鮮半島情勢緊張激烈化等,鑑於上述,1997年日美安保條約的現階段意義,重新評估結果日美兩方議定「日美防衛協力指針」,即所謂日美安保新指針。這件事本人將其定位為基於政治。軍事上以及戰略上的判斷,可以與日美安保條約第二次修定匹敵的重大事項。

基於日美安保條約的重新定義後的日本國內的法律上整備,周邊事態安全確保法與船舶檢查法(所謂臨檢法),相繼在國會成立。

對於本法律的整備,本人以國會議員直接參與,以執政黨.自民黨的參議院國會對策副委員長,外交防衛委員會與周邊事態安全確保法特別委員會理事,日夜努力促其實現。特別是船舶檢查法,則以身為防衛政務次官,力圖其順利實現。

日美安保條約的適用範圍被解釋為菲律賓以北,台灣周邊當然包括在內。新的日本國內法「周邊事態安全確保法」,因為在種種政治上的考慮下成立的,所以其解釋與適用並非表示地理上的概念,而是依其事態的樣子加以對應,即著眼於周邊事態的性質的國內法。若萬一不幸在台灣海峽發生非常事態的情形之際,美國與日本當然將會考慮其具體事態的情況,周邊混亂的強弱,擴大波及地域乃至全世界,直接、間接的影響,以為綜合性與全體性的判斷的根據。無論如何,關於確保台灣海峽航線的安全對美日兩國具有興衰的重要性,故其判斷當然以此為依據。

不幸在此先後發生一些不祥事件,例如美軍士兵的暴行事件,直昇機的墜落事故等,這相繼發生的事件不僅沖繩縣民,甚至日本全體國民的感情遭受重大的刺激。在這樣的狀況下,在沖繩縣的美軍基地問題,國內,尤其是縣民安穩生活上的負担,要如何趕緊做國民整體規模的解決是刻不容緩的事。

這些事情事實上對東亞地域全體的和平與安全也將直接影響具有戰略意味的重要主題之側面。

沖繩縣內的美軍訓練移轉本土與騷音環境問題,航空機直昇機等墜落住宅地域等,或美軍士兵性犯罪等問題造成日美當事者深刻的龜裂,美軍地位協定的處理,運用方法的改善等多方面受到深刻的影響。尤其是第三海兵遠征軍所屬的普天間基地(直昇機基地)的移設計劃,雖然在1996年日美首腦之間得到同意與確認,但是後來因環境問題的反對運動而受挫,其解決的日程還不得而知的狀態。

在此中間,2001年,9月11日,美國同時發生多數恐怖行動,2002年3月,伊拉克戰爭與中近東,俄羅斯,印尼的峇里島,倫敦與歐洲各地頻發炸彈自殺攻擊,大量破壞武器的擴散造成新威脅的出現,軍事技術的革新性發展,兵員,武器大量急速移動手段及體系的確立等,使美國總統布希於2003年11月,政治性的決斷,著手全體美軍世界性規模的效率化,並重新編制。

結果,在東亞,韓國已同意撤退駐留美軍約1萬2500人及重新分配,且已逐漸實現。

關於駐日美軍重新配備問題,對同樣的「新威脅」對應,軍事技術的進步,又為謀求解決沖繩縣民減輕負担課題能實現,數年來日美的事務當局付出全力進行協議。

結果,10月29日,在華府舉行的日美的外交,防衛閣僚之日美安全保障協議委員會,即所謂「2+2」會談,日美間達成「中間報告」,並確認明年2006年末提出最後報告。又該事項也於11月16日的日美首腦會議中重新確認過。今後,為確實實現日美兩國的合約事項,唯有不容許失敗的努力。尤其是就日本政府的立場,解決基地問題這種特殊的事項,在國內確實有很大的壓力無疑。

同意事項的骨幹是為使「日美同盟」未來能更強固,須以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為核心,加以「改革與重編」。軍事防衛方面的抑止力之確保與具體減輕沖繩縣民的負担,則非挑戰這種具多方面性主題的兩立之難題不可。對於美軍的兵力結構在前年,也基於日美間的同意而協議,並深入討論「角色.任務.能力」的問題。又,遷移海兵隊司令部及兵員等7000人到美國關島,削減,移設普天間機埸到沿岸部等,都包含了多數極為重要而困難的內容。鑑於戰略性的沖繩縣的地政上的位置,能確實對應新威脅的出現與安全保障環境的變化的軍事上機能抑止力的維持及提昇以及致力本地住民負担的減輕與調和。為實現上述事項,日本政府須法律制度化,包括財政上方面全力對應,以謀實現。也就是說透過日美軍的重新編制以及美軍與自衛隊的共同作戰行動,謀求情報共有與緊密化,以實現深厚的日美同盟,這也是致力東亞安全保障體制的構築之實質上目標。對台灣的和平與繁榮來說,為此地域的和平與安定基軸的日美同盟的存在及有效發揮其機能,是大家所企盼的。

日美對台灣共同關心的是台灣與中國之間的軍事平衡,今後有如何的走向。高度經濟成長擴大下,急速圖謀軍事近代化的中國與台灣軍事改革的步伐將如何演變呢。

中國與台灣的軍事改革的步伐有如何的變化,台灣海峽兩岸雙方的平衡點如何才是應切實認真評估與檢討的。

今後,尤其將來日本與台灣的關係,兩國間人的往來,特別是年青人們的交流是不可或缺的。共同擁有自由主義,民主主義的人類普世的價值觀,積極超越過去的歷史,日台雙方共同對應人權,貧困,傳染病,特別是愛滋病,禽流感等,對性的抑壓,「確立人的安全保障」的組織性犯罪,超越國境的共同主題,日台兩國共同貢獻一分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事。然而追求經濟利益卻產生傾斜政經分離政策的結果。本人由衷企盼台灣人民,以新視點,積極做為國際社會重要的一份子,担當重要的責任。

感謝各位誠懇的聽講!

(參考資料)

日美協議的背景

○安全保障環境的変化
(國際恐怖行動、大量破壞武器擴散等新威脅)
特別是因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攻擊、加速對應的體制整備

【 日 本 】

防衛力應有狀態的檢討

周邊事態安全確保法等
有事法制整備
國際和平協力活動

【 美 國 】

國家安全保障戰略
(2002年9月)

 

 

防衛計劃大綱(2004年12月)
○我國安全保障的目標
(1)我國對威脅的防止與排除
(2)國際安全保障環境的改善

○達成的手段

我國自己的努力
與同盟國的協力
與國際社會的協力

○與美國的戰略目標,日美角色分擔,對軍事態勢等安全保障全體的戰略對話著手

○軍隊的變革
○世界軍事態勢重新檢討

      ↓

強化與同盟國的協議
(2003年11月布希總統的演講)

      ↓

今後10年歸還約6~7萬人

在歐洲的措施(德國、英國等)
在亞洲太平洋的措施(韓國、澳洲等)

日美間包括日美軍兵力構成的重新檢討與關於防衛、安全保障的戰略協議的實施。

(翻譯 侯榮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