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不是真獨立的台灣民主國    rdrcntr:2050 關鍵字: 台灣民主國
張貼時間: 2005-08-16 13:19:30
wufi ip: 220 .X.X.X/
內容:
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之亂,原因是反對外國勢力的侵略,要求政府改革時弊,日清以鎭壓動亂為口實,分別出兵朝鮮,日清甲午戰爭爆發,清軍在平壤大敗,北洋艦隊在黃海潰滅。日本想要遼東半島而不是臺灣,因為遼東半島離北京很近,可以控制大清帝國,也可以控制滿洲,但俄國也想要控制滿洲,因此,在俄國牽成下,造成三國干涉還遼,日本只好要臺灣。清朝認為割臺灣這塊化外之地,心肝比較不會那麼痛。 1895年4月17日日清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湖給日本。「馬關條約」在5月8日完成交換批准書後生效,因臺灣住民抗日運動所阻撓,6月2日的交接手續改在海上舉行。

日本帝國在戰爭中就攻佔澎湖(1895年3月26日),給台灣本島極大的衝擊。台灣士紳聽到清廷將割台,紛紛向清廷抗議其岐視台灣。反對割台之住民發動罷工,有些地方發生暴動。邱逢甲在新竹聚眾唱儀獨立。

5月8日,馬關條約生效,9日,唐景崧署巡撫與英國駐台海關稅務司馬士(H. B. Morse)討論「民主國(republic)」的問題。5月15日,邱逢甲率領台灣士紳與唐巡撫密談,會談後發表《台民布告》,表明「台民獨立」的意圖,呼籲各國承認台灣獨立。台灣士紳又電稟總理衙門、北洋大臣、南洋大臣、閩浙總督、福建藩台及全台官憲謂:「台灣為朝廷棄地,百姓無依,惟有死守,據為島國,遙戴皇靈,為南洋屏蔽」,表明創立獨立國的意圖。

清廷對此情勢開御前會議,討論對策,卻毫無結論。及至20日,免除唐景崧台灣省署巡撫的職務,命其即刻赴北京,同時也命令在台大小文武各官回到大陸。很多官兵遵命回大陸去了。

21日,陳季同以及台灣士紳邱逢甲、林朝棟、陳儒林等人決定公推唐景崧為人民的主宰者。23日終於發表台灣獨立宣言,24日英譯本送交在台各國領事館,宣佈自5月25日起,台灣獨立,國號「台灣民主國」(Republic of Formosa, The Taiwan Republic),也就是台灣民國、台灣共和國之意。

5月25日,照預定舉行獨立儀式。部分台灣士紳至巡撫衙門,將刻有「台灣民主國總統之印」的印璽獻給唐景崧。台北變成台灣民主國的首都。基隆砲台發出21響的祝賀砲聲。26日,台灣共和國的國旗──藍地黃虎的「虎旗」昇起來了。

真正從事抗日的是台灣本地募集的義勇兵,尤其是客家軍。總統唐景崧看到日本軍於5月29日登陸陸台灣東北端的澳底,6月4日就逃亡了。因此有些學說認為台灣民主國的壽命只有11天。

總統跑了以後,駐在台南的黑旗軍劉永福繼續了民主國的香火。他在台南也設了一些政府機構,但是事實上也發生很少作用。劉永福在台南發行台灣民主國股份票、台灣民主國郵票,其實郵票也不盡用做郵票,後來住民要內渡大陸時,繳納郵票當做「避難稅」。不過總算留給我們做台灣民主國的紀念品。日本軍進逼台南,10月19日劉永福也逃到大陸去,10月21日日軍進入民主國的最後據點台南。我認為台灣民主國的歷史到此為止。一共是4個月又26天,日數是148天。…
不是真獨立的台灣民主國�黃昭堂著 (01/03/2002)

台灣民主國之研究
台灣小史+日本佔領台灣的經過
黃昭堂著 廖為智譯

台灣民主國國旗